荔浦附近人100米约爱,附近荔浦人百米相约
荔浦的傍晚总是带着点说不清的温柔,晚风把江边的水汽吹到巷子里,混着老榕树的青草味。我站在小广场的灯柱下看手机,离那个约定好的位置刚好一百米。屏幕亮着,对话框里最后一句是"那就在百米碑见吧",下面还有个咧嘴笑的表情。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,上周叁我在县图书馆翻旧县志,正好有个穿浅蓝色衬衫的人也凑过来看同一本地图册。手指不小心碰到一起,抬头时两人都愣了一下。她耳朵尖微微发红,说想找荔浦老城墙的方位,而我刚好在写本地风物考。从清代护城河聊到现在的奶茶店,窗外雨哗啦啦下起来时,我们交换了微信。
百米距离的奇妙默契
后来发现住得真近呐,就隔两条街。有天晚上她发来定位:"你看,我们之间刚好一百米"。地图上两个小点几乎重迭,中间隔着儿童公园的旋转木马和小吃街的肠粉摊。这距离说远不远,说近也不近——能听见同一辆夜市收摊车的喇叭声,却要绕过叁个红绿灯才能见到。
于是有了这个"荔浦附近人100米约爱"的约定。其实不算正式约会,就是傍晚忙完后,默契地往百米碑晃悠。有时带半盒刚出炉的芋头饼,有时是几枝路边摘的九里香。并排坐在石阶上,看广场舞阿姨的裙摆转成彩虹,话题从工作烦恼蹦到童年糗事。有次暴雨突至,躲进报刊亭时她发梢滴着水,却笑着说这才像小说里的相遇。
这种邻近又带着恰当距离的关系让人松弛。你知道那个人就在百米之内,穿过小公园的鹅卵石路就能遇见,却又不必整天粘在一起。有次我加班到凌晨,发现她在我公司对面的24小时书店看书,窗内的侧影温暖得让人心头一软。
附近荔浦人百米相约的日常
现在这种"附近荔浦人百米相约"成了习惯。周叁她带来母亲做的扣肉,周五我捎上同事喜糖里的巧克力。百米之间藏着无数可能:可能是转角遇到的糖水铺新品,也可能是流浪猫新生的叁只幼崽。我们像两个探索地图的玩家,把这一百米走出了烟火气。
昨晚走到百米碑时,她正弯腰系鞋带。路灯把影子拉得细长,旁边烧烤摊的孜然香飘过来。她抬头时眼睛亮晶晶的:"要不要去尝尝新开的豆花店?"其实豆花店在两百米外,但我们都很享受这种慢慢延长距离的过程。就像上周发现的旧书店,再上周偶遇的剪纸摊位,这片区域的美好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。
或许感情就是这样吧,不需要刻意安排什么盛大仪式。在荔浦这片熟悉的街巷里,每次百米相约都让平常日子发着光。今晚她迟到了十分钟,消息说在买我们昨天聊过的南瓜糕。我听着广场上《茉莉花》的曲调,突然觉得这一百米的等待,比很多遥远的东西都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