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阳100米内附近的人,莱阳百米周边居民信息
这几天我老在想啊,咱们每天在莱阳走街串巷的,百米之内到底住着些什么样的人呢?
那天在社区菜场买菜,突然听见有人喊我小名。一回头,原来是住隔壁单元的王阿姨。她说昨晚上听见我家孩子在练钢琴,弹的是《献给爱丽丝》。我这才发现,原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十米,却直到今天才真正说上话。
百米内的温度
说来也挺有意思的。现在手机里随便划拉两下,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朋友圈,可要是问起隔壁邻居姓什么,还真不一定答得上来。那天我家水管漏水,慌慌张张敲开对门的门,这才知道人家姓李,在中学教语文。李先生二话不说就提着工具箱来帮忙,临走还送我两个他自家种的西红柿。
自从那次之后,我养成了个习惯——每天晚饭后都在小区里溜达一圈。健身区总有几个熟面孔,渐渐地也能聊上几句。住3号楼的张爷爷每天雷打不动地在那儿甩手锻炼,他说这是他的“每日功课”。住我家楼下的年轻夫妻,经常推着婴儿车散步,小姑娘见人就笑,眼睛弯成月牙。
我们社区有个微信群,起初大家都是发些物业通知,后来不知谁先开的头,开始互相借东西。上周我家烤箱坏了,在群里问了一句,立刻有叁四家回应。最后从5号楼借到了合适的烤盘,那家的女主人还贴心地附上了使用小贴士。
莱阳这个地方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。但在百米这个圈子里,好像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故事。便利店的小哥记得我爱买哪种酸奶,水果摊的老板娘会给我留最甜的丑橘,这些细碎的温暖,拼凑出了生活的质感。
有时候站在阳台上往外看,一扇扇窗户亮着温暖的灯光。我知道那里面有刚下班的白领,有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父母,也有守着电视看连续剧的老人。我们共享着同一片天空,呼吸着同样的空气,在百米见方的天地里,演绎着各自的人生。
昨天在电梯里遇到16楼新搬来的租客,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。我主动帮他按了楼层,他愣了一下,然后露出腼腆的笑容。今天早上倒垃圾时又碰见了,他主动和我打了招呼。你看,打破陌生就是这么简单。
或许我们不需要刻意去结交多少人,但偶尔停下匆忙的脚步,对擦肩而过的面孔微笑,对需要帮助的邻居伸出援手,这个百米的小世界就会变得不太一样。毕竟,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,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