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辽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街茶座小憩
每次路过通辽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那家小店,总能闻到从门缝里飘出来的茉莉香。今天我终于推开了那扇嵌着玻璃的木门,风铃"叮铃"一声,老板从茶海后抬起头,手里的茶壶冒着袅袅白气。
这家叫"学院后街茶座小憩"的店面不大,统共就摆着六张原木桌。最里头坐着两个女生,桌上摊着课本,杯里的普洱已经见底。靠窗的位置有个穿针织衫的阿姨在翻杂志,手边的青瓷杯沿结着淡淡水雾。我选了墙角的位置,刚坐下就听见茶壶煮开的咕嘟声,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家煤炉上炖着的梨汤。
茶香里的旧时光
老板递来菜单时,指甲缝里还沾着些许茶渍。"新来的?试试我们今年的白牡丹。"他说话时,柜台后的老座钟正好敲响四点。阳光透过竹帘在桌面投下斑影,恍惚间让我想起大学时总泡的那家茶馆,也是这样的旧桌椅,这样的茶香氤氲。
白牡丹端上来时,茶叶在玻璃杯里缓缓舒展,像初春的嫩芽遇见第一场雨。隔壁桌的女生突然轻笑:"这道题我们刚才不是讨论过吗?"她的同伴咬着笔帽嘟囔:"可是教授说的茶马古道..."剩下的话被窗外的车声带走。我忽然觉得,在这条学院后街喝茶的时光,仿佛是把青春里最柔软的部分,悄悄存进了茶汤里。
穿针织衫的阿姨起身结账,从帆布包里掏出零钱的瞬间,我瞥见里面露出半截毛线针。老板接过硬币时笑着说:"明天还来喝熟普?"她点点头,推门离去时带动风铃,洒落一串清脆。这个画面让我莫名想起母亲,她总在午后边织毛衣边喝茶,说这样能让时间走得慢些。
茶杯里的烟火气
又添了道茶,老板多给了个闻香杯。捧着温热的杯身,看夕阳把"学院后街茶座小憩"的招牌染成蜜色。穿校服的女孩推门进来要了杯柠檬茶,捧着手机开始刷视频;刚下班的白领坐在我斜对面,松开高跟鞋揉着脚踝。在这片学院后街喝茶的天地里,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安放疲惫。
茶凉了第叁巡,那两个女生开始收拾书本。戴眼镜的姑娘把笔记塞进双肩包,突然惊呼:"呀!我的茶卡忘在图书馆了。"她的同伴晃着手机:"管理员刚发消息说捡到了。"两人相视而笑,推推搡搡地没入暮色。老板过来收走她们的陶壶,顺手往壶里添了勺清水:"养壶呢。"他像是自言自语,又像在说给我听。
路灯次第亮起时,我才发现菜单背面用铅笔写着小诗:"四月午后/茶烟爬上窗棂/偷走半日时光"。墨迹被水渍晕开,倒像是故意留下的岁月注脚。结账时老板送了个茶包,说是自己窨的茉莉针王。推门离开那刻,风铃又响,余晖正好落在"通辽女子学院后街喝茶"的招牌上,把"茶"字映得发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