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坊雅聚品茗时光
周末的早晨,朋友突然发来消息:"听说浏阳河边新开了家水磨工作室,要不要去坐坐?"我正愁没处打发这闲适的时光,便骑着单车寻了过去。
穿过青石板铺成的小巷,老远就听见潺潺水声。转过弯,只见一座青瓦白墙的老房子静静立在河畔,门楣上挂着手工雕刻的木匾——"浏阳水磨工作室"。推开虚掩的木门,映入眼帘的是个露天庭院,中央的石磨正在水流带动下缓缓转动,磨盘发出富有节奏的咯吱声。
水磨声里的慢时光
工作室的主人是个穿着棉麻衬衫的年轻人,他正不紧不慢地筛着茶叶。"这水磨是祖上传下来的,"他抬起头笑笑,"现在改成工作室,就是想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找回点儿时的记忆。"
我在临窗的茶席前坐下,看着他熟练地温壶、置茶、冲泡。茶香随着蒸汽袅袅升起,和着水磨的声响,竟让人莫名安心。"我们这儿啊,就讲究个慢字。"他递来茶盏,"茶叶要慢慢品,水磨要慢慢转,日子也要慢慢过。"
呷了口茶,醇厚的滋味在舌尖化开。窗外是流淌的浏阳河,屋里是转动的水磨,这一刻,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。
茶香里的相遇
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茶客。有位银发老伯在磨坊前驻足良久,他说小时候家里也有这样的水磨,每到年关总要帮着磨糯米粉。"这声音啊,几十年没听见了。"他眯着眼睛,手指随着磨盘的节奏轻轻敲打桌面。
旁边戴眼镜的姑娘正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,她说每个周末都要来这里待上半天。"在这个水磨工作室喝茶特别能静心,"她端起茶杯,"比咖啡馆强多了,在这儿写作灵感特别多。"
最有趣的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,趴在栏杆上看水磨看得入神,连妈妈喊他吃点心都没听见。这份专注,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可不多见了。
主人又给我们续了道茶,这次换成了本地产的黄金茶。他说每款茶配的茶点都不一样,今天特意搭了手工制作的桂花糕。"茶点也要应季应景,"他指了指院里的桂花树,"这都是今早刚采的桂花。"
阳光透过雕花木窗,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茶香、花香、谷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,让人恍惚间回到了从前的日子。那时候日子很慢,车马邮件都慢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格外真切。
不知不觉已在工作室消磨了整个上午。临走时,主人送了我一小包茶叶:"有空常来坐坐,咱们这儿总有好茶。"
推着单车走在河堤上,身后水磨的声响渐渐远去,但那份宁静却留在了心里。我想,下个周末还要再来,在这水磨声里,继续我的品茗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