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100元小胡同,建瓯百元小巷游
走进建瓯的百元小巷
说起建瓯,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那满城的竹海,或是香飘万年的北苑贡茶。可我这次来,心里却揣着个有点特别的念头——我想去那些传说中的“建瓯100元小胡同”里转转。你没听错,就是一百块,看看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小巷深处,能买到怎样的快乐。
出发前,朋友还笑我,一百元现在能干嘛?喝两杯像样的奶茶就没了。但我总觉得,旅游不一定非要往那些大名鼎鼎的景点挤,有时候,钻进当地人的生活缝隙里,才能尝到最地道的味儿。这“建瓯百元小巷游”,就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。
我把第一站放在了老城区的一条巷子口。刚走进去,一股浓郁的豆香味就拽住了我的脚步。那是一家现做现卖的豆渣饼小铺,老板是个爽快的大姐。“五块钱一个,尝尝不?热乎着呢!”我递过去五元纸币,换回来一个金黄烫手的小饼。咬一口,外皮酥脆,里面的豆香混合着一点点辣味儿,瞬间就把早起的困意给赶跑了。嗯,这“建瓯100元小胡同”的探险,开局不错。
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两旁是斑驳的砖墙和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门。偶尔能看到叁五老人坐在门口聊天,用的是我听不大懂的闽北方言,但那份悠闲,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。拐个弯,看见一个卖光饼的推车,刚出炉的光饼冒着热气,一元一个。我买了两个,边走边吃,面香扎实,简单却让人满足。心里盘算着,这才花了七块钱。
要说建瓯小吃的扛把子,那得是粿条。我钻进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家庭小店,老板娘正在灶台前忙活。“一碗大肠粿条,多少钱?”“十二块。”我心想,这价格可真够实在。端上来的碗里,粿条滑嫩,大肠处理得干干净净,卤得入味,汤头更是鲜得掉眉毛。哧溜哧溜吃完,额头冒了层细汗,浑身都舒坦了。这顿午饭,总共才花了十九元。
吃饱了,就得喝点。建瓯是茶乡,巷子里藏着不少茶叶铺子。我没进那些大铺面,而是挑了一家只有个小窗口的店。老板正在里头挑茶,我问有没有便宜些的本地茶尝尝。他笑了笑,拿出一小包茶叶,“这个,叁十块,够你喝好些天了。”我付了钱,他居然还给我泡了一杯让我先试。茶汤清亮,入口甘醇,虽然我不算懂茶,但觉得这叁十块花得值。
下午的时光,我就在这些“建瓯100元小胡同”里漫无目的地穿行。看到卖仙草冻的,花四块买了一杯,清凉解暑;遇到卖糯米糍的,叁块钱一个,软糯香甜。就这么走走停停,吃吃喝喝,手里的那张百元大钞,竟然还剩不少。
天色渐晚,我路过一个卖板鸭的小摊,这可是建瓯的特产。一只板鸭叁十五元,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,准备带回去给朋友也尝尝。算算总账,这一天下来,肚子填得满满当当,嘴巴也没闲着,竟然真的一百块都没花完。这趟“建瓯百元小巷游”,不仅没让我觉得寒酸,反而有一种寻到宝的惊喜。
回程的路上我就在想,也许旅游的意义,并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,住了多贵的酒店。就像今天,我用一张百元钞票,在这些充满了烟火气的小胡同里,买到了最新鲜的小吃,最地道的风物,还有最真实的生活场景。这种体验,是任何昂贵的门票都无法换来的。建瓯的味道,就这样,被我一元、五元、十元地,装进了肚子里,也记在了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