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征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,相近找工信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5:13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夜晚的招工栏前

傍晚六点半,仪征老汽车站对面的招工栏前还围着七八个人。老王把电动车支在路边,凑近那张皱巴巴的红纸看了又看。“日结,两百一天”,字写得歪歪扭扭,联系电话那栏已经被撕掉两个角。他掏出手机想拍,发现前面一位大姐正踮着脚在拍同样的内容。

“你也找活干?”大姐转过头,手机屏幕还亮着招工信息。“这活儿要五十岁以下的,我超龄了。”她苦笑着指指另一张白纸,“那边有个装卸的,只要男的。”

这种场景在仪征的招工点太常见了。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这儿转悠,都盼着能找到合适的零工。最近总听人打听仪征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这样的活儿,其实说的就是些计件结算的短期工,包装、分拣之类的,做一次结算一次工钱。

零工市场的面孔

沿河路的劳务市场比招工栏热闹多了。早上七点,路边停满了摩托车、叁轮车,男人们聚在一堆抽烟,女工们则叁五成群站在树荫下。李婶今天特意穿了件深色衣服,“耐脏,万一找到进厂的活儿呢”。她上个月在开发区包装礼品,计件的,手快一天能挣一百多。

“现在找活越来越难了。”她扯了扯袖口,“电子厂都要叁十五岁以下的,我们这些五十往上的,只能找些打扫卫生、餐厅帮厨的零活。”正说着,有个穿衬衫的年轻人举着牌子过来,人群立刻围了上去。

“食品厂临时工,日结!”就这一嗓子,二十多人呼啦啦全涌过去了。李婶被人群挤到外面,无奈地摇摇头。这种情况她经历太多次了,好活儿根本轮不到她这个年纪的。

现在很多女工都学会了用手机找活。微信群里时不时会有些零工信息跳出来,虽然靠谱的不多,但总比干等着强。像仪征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这样的问题,在群里问一声,往往能收到好几条回复。不过真假难辨,有人上个月就被骗了,说好干完活给钱,结果老板直接消失了。

河西开发区的厂区门口,下午五点就开始有人等着了。下早班的工人们骑着电动车往外走,而另一批人正准备进去上夜班。张姐在塑胶厂做了叁年,算是老员工了,但她还是担心:“说是长期工,订单少了说裁就裁。上个月二车间就走了十几个。”

她指着对面新建的电子厂,“那边工资高点,但要站着干活,年纪大的根本吃不消。”这时她的手机响了,是老乡群里发的招工信息——物流仓库夜班分拣,计件算钱。她犹豫着要不要去试试,“夜里干活确实累,可家里孩子下学期要交补习费了…”

手机里的机会与陷阱

现在连菜市场卖菜的大妈都知道用手机找零工了。早上买菜的空档,她们会互相转发招工信息。“超市促销一天120”“饭店传菜员日结150”,这些信息在微信群里传得飞快。

但手机找活也有烦恼。刘阿姨上周差点上当,对方说先交200元保证金才能报名,她都已经准备转账了,幸好被女儿拦住。“现在骗子太多了,专门骗我们这些急着找活的人。”她边说边翻着聊天记录,“你看这条,说手工编织,在家就能做,结果要你先买材料,做完又说不合格。”

正规的招工信息越来越集中在几个固定渠道。社区有时会组织小型招聘会,虽然岗位不多,但至少靠谱。劳务公司门口也会贴出最新的用工需求,不过通常要求比较高。

这么多找活的人当中,最着急的可能是那些刚来仪征的外地女工。她们人生地不熟,只能靠同乡介绍。小陈上个月从安徽过来,住在老乡租的房子里,每天跟着去不同的地方碰运气。“在老家听说仪征工厂多,好找工作,来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”

她翻着微信里保存的招工信息,语气里透着迷茫:“这些活不是要求高,就是工资太低。仪征50元一次女工何处寻?找到了又担心被坑,真的好难选啊。”说完,她又继续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,希望能找到那个合适的机会。

路灯渐次亮起,招工栏前的人群慢慢散了。红纸上那些电话号码,明天又会被新的联系方式覆盖。而对很多人来说,明天一早,他们还会回到这里,继续在密密麻麻的招工信息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机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