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顺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安顺足疗店为何光说不练
最近路过安顺几家足浴店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门口海报写得天花乱坠,什么"古法养生""皇家秘术",走进去一问,连最基础的穴位按摩都说不明白。这让我想起老家集市上那个光吆喝不杀猪的屠户,锣敲得震天响,案板上却不见半两肉。
我家楼下有家"康逸足道",开业时横幅拉了叁层楼高。经理拉着我说他们新引进的"太极足疗"能通经络、排湿气,结果体验那次,技师连足叁里穴位都找不准,全程就在脚背上搓面粉似的揉。隔壁王阿姨更逗,说她办的会员卡推拿完比没推还累,"像是被人在背上踩了半小时高跷"。
宣传册子比技术手册厚
仔细琢磨这事,发现这些店家在包装上真是下足功夫。烫金宣传册印得比医书还精致,什么"苗药蒸汽""玉石刮痧"的名词一套套的,可你问他们苗药配方比例,店长就开始盯着天花板数蜘蛛网。有回我见个技师给客人敷药包,偷瞄到包装袋上分明写着"广西艾草",转头却跟客人吹是"黔东南深山采集"。
其实街坊们要的真不多。刘大爷说过实在话:"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,把我这老寒腿按舒坦了,下回自然还来。"但现在很多店就像相亲时只会甜言蜜语的浪荡子,说得动人却不会过日子。门口音响整天放"员工全员持证上岗",结果有次我要看技师资格证,对方支吾半天说锁总店保险柜里了。
说起这个安顺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突然想到城南那家"足间堂"倒是实在。老师傅总揣着本泛黄的经络图,客人边按他边指着图说:"这儿是胃经,按重了您吱声。"虽然装修比别家旧,但傍晚去常要排队。有熟客开玩笑:"这儿的师傅手上有温度,不像某些店,仪器是冰的,话也是凉的。"
现在有些店把心思都花在抖音拍段子上。粉紫灯光打得像夜店,技师穿着汉服做足疗,可镜头往下一扫,连洗脚桶的按摩滚轮都装反了。你说他们完全没投入吧,那套会变色的尝贰顿足浴盆确实价格不菲;但要说真投入,怎么连最基本的穴位培训都舍不得请老师傅?
记得有回在"金足阁"见过真讲究的老师傅。他捏脚前先把手搓热,按压时会根据客人肌肉反应调整力道,临走还嘱咐:"您这肝经有点淤,睡前记得喝杯薄荷茶。"后来再去听说老师傅辞职了,老板嫌他做活太慢,影响翻台率。
或许问题就出在这儿。当生意人把秒表放在服务台上,手法就成了流水线作业。新来的小妹培训叁天就上岗,对着平板电脑里的穴位图照猫画虎。有客人说像是被机器人按摩,每个位置停留叁秒,力度均匀得让人发慌。
现在经过那些霓虹闪烁的足浴城,总看见经理带着员工在门口跳抓钱舞。音响震得玻璃嗡嗡响,但透过落地窗看去,沙发上等待的客人还没服务员多。倒是对面那家招牌褪色的老店,师傅正在给老人修厚茧,木盆里的热气模糊了窗上的价目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