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盘水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暗号仍在使用吗
前两天和老家六盘水的表妹视频,她突然神神秘秘地问我:“哥,你们当年放学对的那个暗号,现在还有人在用吗?”我愣了一下,脑子里突然闪过二十年前的画面——放学铃一响,我们几个小伙伴隔着马路比划手势,嘴里喊着那句现在想来颇有些幼稚的接头暗语。
说真的,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住了。自从大学毕业留在外地工作,我已经很多年没在放学时间路过母校门口了。记忆里那些属于我们90后的童年密码,在现在的孩子眼里会不会显得特别老土?
那些年我们对过的暗号
记得我们那时候,每个年级甚至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暗号系统。有时候是变调的流行歌词,有时候是自创的手势,更多时候是结合了当时热播动画片里的台词。比如《数码宝贝》最火的那阵子,我们见面会喊“进化钥石准备好了吗”,对方要回“暴龙机随时待命”才算接上头。
这些暗号现在看来幼稚得让人发笑,可当时却认真得不行。要是谁答不上来当天的暗号,准会被小伙伴围着追问是不是被“调包”了。现在想想,这些看似无聊的游戏,其实是我们最初建立友谊和归属感的方式。
表妹在电话那头咯咯笑:“我们现在都用手机了,谁还记得住那么多暗号呀。”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现在的孩子确实有了全新的交流方式。班级群、游戏开黑、短视频互动,他们的社交场域早就从校门口转移到了网络上。
校门口的今昔对比
今年清明回六盘水扫墓,我特意在放学时间去了趟母校。校门口还是那个熟悉的位置,但景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以前我们叁五成群挤在小卖部门口对暗号的场景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戴着电话手表,匆匆走向等候的家长。
我拦住一个看起来四五年级的小男生,试着问他知不知道我们当年的暗号。小男孩眨着眼睛,一脸茫然地摇头:“叔叔,我们现在都是发语音消息的。”他晃了晃手上的智能手表,屏幕上正闪烁着同学发来的表情包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在操场角落,我还是看到了几个聚在一起比划手势的孩子。凑近一听,他们正在交流最新款游戏里的通关密码。这让我忽然觉得,虽然形式变了,但孩子们创造专属交流方式的冲动,似乎从来都没变过。
住校门口多年的小卖部老板跟我说,现在偶尔还能听到孩子们对暗号,不过都是什么“吃鸡”“原神”里的行话。“你们那时候的暗号啊,早就没人记得喽。”老板说着,顺手给一个熟客孩子递了包零食,那孩子很自然地比了个“翱碍”的手势——看来这是他们现在的赊账暗号。
走在熟悉的街道上,我突然不那么纠结“六盘水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”这个问题了。重要的是孩子们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联系,创造属于他们这代人的秘密语言。也许再过二十年,现在这些游戏术语也会变成他们怀念的“老古董”。
表妹后来告诉我,她上初中的弟弟最近和同学发明了一套新的手势暗号,专门用来在课堂上传递消息。你看,不管科技怎么发达,有些属于校园的小秘密,总会以新的形式延续下去。就像我们当年一样,这些看似幼稚的小把戏,其实装满了最纯粹的少年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