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阳哪里有站小巷的,沁阳站附近小巷位置
沁阳哪里有站小巷的
前几天碰到个挺有意思的事,有位外地朋友在微信上问我:“听说你们沁阳火车站附近有些老巷子挺有味道,具体在哪个位置啊?转了两圈都没找着门路。”这话倒把我问住了,虽说在沁阳生活这么多年,真要准确说出站前小巷的具体位置,还得在脑子里好好盘算盘算。
火车站南广场东侧,其实就藏着几条这样的老巷。要是从出站口往右拐,沿着人行道走上百来米,能看到个不太起眼的岔路口。路口有家卖了十几年胡辣汤的早点铺子,红色招牌都褪成粉白色了。从早点铺旁边的斜坡下去,眼前突然就换了一番天地。
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泛着光,两侧的老式院墙探出石榴树枝桠。有户人家门楣上还保留着八十年代的铁艺门牌,蓝底白字写着“站前二巷”。往深处走,能听见院子里传来电视声和炒菜声,铁锅碰着灶台当当响,葱花爆香的味儿直往鼻子里钻。住在巷尾的李大爷正坐在门槛上择韭菜,听说我在找路,笑呵呵指着前方:“顺着晾衣绳一直走,拐叁个弯就是西华街。”
这些巷子最妙的是藏着不少老手艺。修表铺的橱窗里摆着叁五座座钟,老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调试齿轮;裁缝店门口挂着“修改裤脚”的硬纸板,缝纫机哒哒声从早响到晚。最近新开了家做竹编的小店,店主是个年轻人,说是爷爷那辈就是编竹篾的,现在把传统花样编成手机支架和收纳篮,还挺受欢迎。
不过第一次来的人确实容易迷路。有些巷子看着是死胡同,走到尽头一转身,旁边院墙的月洞门后竟连着另一条通道。上次看见两个举着手机导航的年轻人,在原地转了叁圈都没搞明白方向。其实这时候找巷口的杂货铺老板娘问路最管用,她家冰柜上永远摊着手绘的简易地图,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标着哪些巷子能通到大路。
黄昏时分是这些巷子最热闹的时候。下班的人提着菜穿行其间,自行车铃叮叮当当响成串。五金店老板把躺椅搬到巷口,边听收音机边和邻居下象棋。空气里飘着各家灶台传来的饭菜香,偶尔还有谁家窗户传出豫剧的唱段。这种烟火气,和两百米外火车站广场的车水马龙,俨然是两个世界。
最近听说这片可能要改造,居委会在巷口贴了征求意见稿。老住户们聚在巷子里的槐树下讨论,有人说下水道确实该修了,也有人担心改造后会失去现在的味道。倒是开理发店的张姐想得开:“我在这给人剪了二十年头发,只要老街坊们还在,巷子就还是那个巷子。”
要是哪天你来沁阳站,别急着赶路。往站前小巷里走走,说不定能在某个转角遇见正往外端面条的大娘,或者撞见一群跳皮筋的小孩。这些藏在城市褶皱里的风景,比很多景点都来得真实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