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精油推拿的女大学生,六安女学生精油按摩
六安这座小城总是醒得很早,清晨七点,人民路沿街的推拿店就陆续拉开了卷帘门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艾草味儿,混着几家早餐铺子传来的油炸鬼香气。我常去的那家店门口,有个扎马尾辫的姑娘正在给绿萝浇水,白大褂袖口露出一截纤瘦的手腕。
后来熟识了才知道,这姑娘叫小雯,是六安本地大学生,课余在这里兼职做精油推拿。有回我落枕厉害,她调配了温热的姜根精油,手法精准地揉按肩颈穴位。“穴位就像身体的开关,”她轻声解释,“找对了位置,紧绷的筋络就会慢慢化开。”她说话时总带着学生特有的认真劲儿,偶尔会停顿思考,像是在回忆课堂上学过的经络图。
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
最初我也纳闷,大学生怎么会选择这个行业。某个雨天午后顾客少,小雯边整理精油瓶边和我聊起来。她说第一次接触推拿是因为奶奶的老寒腿,当时跟着社区义诊的中医师学了几个手法,没想到奶奶真的睡了个好觉。“那种能让身边人变好的感觉...”她拧紧柠檬草精油的瓶盖,语气轻柔,“就像解对了一道特别难的数学题。”
现在她已经能熟练调配十几种复方精油。桂花精油安神,迷迭香醒脑,针对长期伏案的白领,她还会在基础油里加几滴罗马洋甘菊。“有些客人说闻着像苹果园,”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,“其实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香味里放松下来。”
观察小雯工作是有趣的事。遇上肌肉僵硬的客人,她会先用手掌温热精油,从较轻的力度开始,慢慢找到结节所在。有回遇到位总皱眉的出租车司机,她用了特别调制的山苍子精油,推拿时轻声提醒:“师傅您这块肉太紧啦,要记得常活动肩膀。”两周后司机再来,竟乐呵呵地说现在等客时都会做套自创的舒筋操。
这些装在棕色玻璃瓶里的植物精华,在她手中成了连接人与人的媒介。她说最喜欢看见客人起身时舒展眉头的样子,那种满足感比赚零花钱更让人开心。当然也会遇到不理解的人,觉得大学生做这个“掉价”,但她从不争辩,只是默默把毛巾迭得更整齐,把推拿床整理得更舒适。
临近毕业的五月,小雯在店里养了盆薄荷。她说以后可能不会全职做这行,但会继续给家人朋友做推拿。夏天的风穿过纱窗,薄荷叶轻轻颤动,她调制的柑橘清香在室内缓缓流淌。这让我想起她说过的话:好的推拿手法和恰到好处的精油配方,本质上都是温柔的陪伴。
如今每次经过那家推拿店,看见新来的学徒在手忙脚乱地认穴位,都会想起小雯按准穴位时客人恍然大悟的表情。她让我明白,所谓技艺传承,未必是多了不起的宏大叙事,可能只是某个下午,有人把你僵硬的肩膀揉开了,顺便把对生活的热爱,也一点点揉进了这座城市寻常的烟火气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