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女工兼职服务联系地址
劳务市场里的别样身影
前两天路过河西区的劳务市场,看到不少大姐阿姨蹲在路边等活干。她们大多四五十岁年纪,穿着褪色的工装,手里攥着馒头就着凉水当午饭。有人蹲了整整一上午,连个问价的都没有。这时听见有人嘀咕:“这津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啊?听说西青开发区那边...”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劳务市场拐角有个布告栏,上面密密麻麻贴着招工信息。突然有个穿蓝色制服的大姐凑过来,压低声音说:“想找临时工?我们这儿有做保洁的姐妹,五十块一次,随叫随到。”她递来的纸条上写着“女工兼职服务联系地址”,是个城中村的门牌号。我注意到布告栏角落里,类似的小广告还真不少,都是用最便宜的红纸打印的,边角都卷起来了。
跟着地址找过去,发现是间临街的民房。门口坐着几位正在休息的女工,她们说都是从周边农村来的,白天在工地拌水泥,晚上接些零活补贴家用。“现在工地活儿不稳定,有时候半个月都没进账。”有个姓王的大姐搓着开裂的手掌说,“孩子上大学要钱,只能什么活儿都接。”
屋里墙上挂着用工登记表,表格已经翻得发黄。负责登记的李姐说,她们主要接家庭保洁、搬运杂物的活儿,都是按次结算。问到价格,她苦笑着解释:“现在竞争大,五十块一次都有人抢着干。上周有户人家要打扫新房,五个姐妹抢着去,最后只能抽签决定。”
正聊着,进来个着急的年轻人,说是老人独自在家需要临时看护。李姐立即打电话联系附近上工的张阿姨,不到二十分钟人就赶过去了。这种随时能找到人的便利,确实解决了不少家庭的急事。但也让人思考,为什么她们的时间这么不值钱?
在城中村转悠时,遇到个刚送完快递的大姐。她电动车后面还带着保洁工具,说是趁着午休间隙接了个擦玻璃的活儿。“多干一单就能多挣五十块,孩子明天的午饭钱就有着落了。”她撩起被汗水浸湿的刘海,笑得有些疲惫。问起津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她指指前面的社区服务中心:“那儿有正规登记处,比在路边等活强。”
跟着她说的方向,果然找到个挂着“灵活就业服务站”牌子的地方。这里的环境明显好很多,有饮水机和长椅,墙上的用工信息都整理得清清楚楚。工作人员说,他们帮女工们买意外保险,也规范了收费标准。“同样津5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在我们这儿登记,起码不用担心干了活拿不到钱。”
窗外又下起小雨,几个刚下工的女工挤在屋檐下躲雨。她们商量着晚上要不要去海鲜市场帮忙分拣,听说那边缺人手。虽然辛苦,但她们脸上都带着期盼。或许明天,或许后天,总会有新的活计出现,让她们在城市里继续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