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山那里有站小巷的,密山站旁小街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0:29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密山那里有站小巷的,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。每次听到老乡这么说,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弯弯绕绕的青石板路。

这条巷子就在密山站旁边,窄得连叁轮车都难进去。墙角的青苔长得厚实,夏天摸上去湿漉漉的。巷口那家修鞋铺开了二十多年,老师傅总爱在门口支个小马扎,边敲鞋钉边和路过的人打招呼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清晨五点半,第一笼包子出锅时,整条巷子就醒了。蒸腾的热气混着豆浆的香味,把还在打盹的街坊们都唤醒了。卖豆腐脑的大婶认得每个老主顾的口味,谁要多放虾皮,谁要少搁酱油,她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
要说这密山站旁小街的,最让人惦记的还是那家裁缝店。王阿姨踩着老式缝纫机,踏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。邻居们拿着改腰身的裤子、开线的衬衫来找她,顺便坐在店里聊会儿天。这儿不像个铺子,倒像是大家的客厅。

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染成金色。几只流浪猫蜷在杂货店的纸箱上打盹,老板娘偶尔会撒把猫粮。住在二楼的李大爷照例在窗台上浇花,水珠滴落在楼下雨棚上,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。

要说这条密山站旁小街的特别之处,大概是它总保持着某种节奏。不像车站那边人来人往,这里的时间走得很从容。卖糖炒栗子的老伯还是用着那口黑铁锅,慢悠悠地翻炒。铁铲刮过锅底的声音,听着就让人安心。

夜晚的灯光

天黑之后,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各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黄澄澄的,把石板路照得发亮。晚归的人踩着单车叮铃铃地经过,车篮里装着刚买的青菜。小饭馆里飘出炒菜的香味,偶尔能听到锅铲碰撞的脆响。

住在巷尾的张奶奶总在这个点出来遛狗。她那条老狗走得很慢,时不时要在电线杆旁停一停。邻居们见了都会打招呼,问问她腰疼好点没有。这样的寒暄简单得很,却让人觉得踏实。

有时候下雨,巷子就变得更安静了。雨点打在瓦片上淅淅沥沥的,汇成细流从屋檐落下。青石板被雨水浸得发亮,倒映着各家窗户的灯光。这个时候走在巷子里,能闻到泥土和青苔混合的清新气息。

密山那里有站小巷的,这句话现在说来,心里都会泛起一种特别的滋味。它不光是条通行的路,更像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。虽然离车站那么近,却固执地保留着自己的步调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样的巷子会越来越少吧。

昨儿个路过,看见修鞋的老师傅正在教徒弟补鞋。年轻人学得很认真,老师傅就在旁边看着。阳光照进铺子,把飞舞的灰尘照得发亮。那一刻突然觉得,这条巷子还会继续热闹下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