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惠那里有站小巷,德惠那条有站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28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德惠那里有站小巷

德惠那里有站小巷,这话听着有点绕口对吧?我第一次听老辈人提起时,也是琢磨了半天。那会儿刚搬到城东新区,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。新小区道路笔直,花坛修剪得整整齐齐,可就是缺了老城区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

后来在早点摊偶遇位晨练的老先生,他眯着眼打量我:“年轻人住这头习惯不?要寻热闹,得去德惠那里有站小巷。”他故意把“站”字念得短促,像突然踩了刹车。我顺着他的指引往老城走,绕过两个红绿灯,还真在德惠超市侧后方发现了这条不起眼的巷子。

巷口确实立着个旧站牌,蓝漆褪成了灰白色。说是小巷,其实更像两栋楼之间挤出来的缝儿,刚够叁人并行。但往里走几步,天地就开阔起来——剃头师傅的椅子支在槐树下,修鞋摊的机器哒哒作响,最里头还有家冒着热气的包子铺,面香能飘出半条街。

德惠那条有站小巷

德惠那条有站小巷最妙的是它的节奏。周末晌午过来,总能看见巷子中段聚着几位下棋的大爷。其中那位穿盘扣衫的最有意思,每落一子都要用手指敲叁下棋盘。他家的画眉鸟笼就挂在窗沿,鸟鸣声和棋子脆响混在一起,竟意外地和谐。

巷尾旧书店的老板娘告诉我,这站牌二十年前真停过班车。后来线路改了,站牌没拆,倒成了地标。她说前些年有人想集资改造巷子,居民们商量了几回还是作罢。“留点儿老味道挺好,现在年轻人不是最爱找这种地方拍照吗?”她说着朝墙角的涂彩扬了扬下巴,那儿真有几个美术生在写生。

我渐渐成了这里的常客。周叁下午固定去听戏匣子传出的梆子戏,周五傍晚等着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叮铃铃驶过。有回遇到个搬走的阿姨专程回来,就为买巷口婆婆做的虎头鞋。她抚着鞋面上的绣花喃喃:“现在商场里哪还有这样的针脚。”

最近发现巷子东头新开了家陶艺工作室,挺意外。年轻的店主说选这儿就是看中巷子闹中取静的脾气。他的拉坯机摆在玻璃窗后,过往的孩子们常趴着看半天。传统与现代在这条巷子里,找到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平衡。

黄昏时分站在巷口回望,夕照把站牌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卖煎饼的大姐正收摊,修表铺的卷帘门哗啦啦落下,空气里飘着各家晚饭的香气。忽然明白老先生当初为什么特意强调“有站”——或许不只是指那个废弃的站牌,更是说这条巷子始终保持着迎接的姿态,等着每一个推着自行车、提着菜篮子或单纯闲逛的人,在此停驻片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