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乡喝茶新茶嫩茶,宁乡品茗新茶鲜叶
说起宁乡喝茶这件事啊,我总忍不住想起外婆家的木茶几。那个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桌面,常年摆着个粗陶茶罐,罐子里装的就是咱们本地的新茶。每年清明前后,最叫人惦记的就是那一口鲜灵劲儿。
前两天路过老街,茶叶铺子的王老板正坐在门口炒茶。竹匾里摊晾的嫩芽翠得晃眼,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子青草混着板栗的香气。他看见我就招手:“来得正好,头批乌山茶刚下锅,给你留了一小罐。”
这新茶啊,讲究的就是个时机
我捧着还带余温的茶罐,突然想起小时候总听长辈念叨“清明前茶,贵如金”。那时候不懂,现在才明白,采茶这事儿真是跟时间赛跑。早叁天太嫩,晚叁天就老了,非得在谷雨前那十来天,趁着晨露刚散的时候,用指尖轻轻掐下那两叶一芯。王老板边说边比划:“你看这茶毫,银亮亮的,机器可采不出这么完整的芽头。”这话我信,去年在他这儿买的宁乡新茶,泡开后根根立在杯里,像片小竹林似的。
回家迫不及待烧上水。玻璃杯里投一撮茶叶,八十度的山泉水冲下去,眼看着嫩叶在水里舒展开来,汤色渐渐泛出浅碧。凑近闻,那股鲜爽气直往鼻子里钻——像是把整个春天的山野都收在这杯子里了。头泡茶入口微涩,紧接着就是涌上来的回甘,喉咙里凉丝丝的,这感觉,真不是陈茶能比的。
隔壁李奶奶见我在阳台品茶,笑呵呵端着她的搪瓷杯过来:“现在年轻人还懂这个的不多咯。”她杯里泡的是自己晒的老荫茶,深褐色的茶汤看着就醇厚。我说您这茶养人,她摇摇头:“新茶有新茶的鲜,老茶有老茶的韵,像我这样老胃病才喝浓茶。你们喝宁乡的嫩茶正好,养人却不伤胃。”
茶香里藏着的地道风味
其实在宁乡,喝茶不光是解渴。去年在沩山朋友家做客,他母亲端出的熏茶让我至今难忘。新采的茶叶用松针微微熏过,泡出来的茶汤带着独特的烟火气,配着自家做的紫苏梅子,竟生出奇妙的层次感。朋友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做法,现在会做的也不多了。
想到这儿,我又续了杯热水。第二泡的茶汤更显清透,鲜叶的灵气完全释放出来,舌尖能尝出若有若无的花果香。王老板说过,咱们这的土壤含硒,长出的茶叶自带甘甜。或许正是这方水土,才养得出这般独特的宁乡新茶。
茶凉了再加热水,味道渐渐淡了,但喉底的甜意反而更明显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,夕阳把对面屋顶的青瓦染成金红。握着温热的茶杯,忽然觉得,这样安静的片刻,比什么都来得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