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品茶上课,汉川茶艺研习指南
汉川这座小城,总让人想起晨雾里的茶山。沿着青石板路往老城区走,空气里飘着的茶香会把你引到一栋白墙黛瓦的老宅前—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汉川品茶上课。
推门进去,陈老师正往茶壶里注水,热气裹着茶香扑面而来。"今天咱们不搞那些花架子,"他边温杯边说,"就像街坊邻居串门那样,慢慢喝,慢慢聊。"
从一片叶子说起
桌上摆着叁款汉川本地茶,看上去普普通通。可陈老师让我们先闻干茶,这一闻才发现差别大了——有的带点青草香,有的透着蜜糖味,还有的居然有淡淡的果香。"茶叶啊,就像人,生长的地方不同,性格也完全不同。"他这么一说,大家都笑了。
第一泡茶入口时,有人皱眉说苦。陈老师却不急,让我们等第二泡。"好茶就像老友,初见可能拘谨,再处就舒坦了。"果然,第二泡时苦涩化开,喉底泛起甘甜。这种变化,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泡的茶,也是先苦后甜。
茶桌上的小秘密
说到水温,陈老师分享了个有趣的事。有次他徒弟用滚水冲绿茶,茶汤顿时又苦又涩。"其实啊,"他慢悠悠地重新烧水,"绿茶像年轻人,得用八九十度的水温柔对待。要是用一百度的水,就像对年轻人太严厉,把灵性都压没了。"
我们轮流练习注水,手腕要柔,水流要稳。刚开始总做不好,不是水洒了就是茶叶没冲开。但几轮下来,慢慢找到了感觉。这大概就是汉川茶艺研习指南里常说的"手感"——说不清道不明,但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收,什么时候该放。
茶壶在每个人手里传递,就像接力棒。每换一个人,泡出的茶味都不同。性格急的同事泡的茶,香气冲但回味短;性子慢的朋友泡的茶,入口淡却余味长。原来泡茶真能映照人心。
不知不觉喝到第五泡,茶味淡了,话却多了。大家开始聊起各自与茶的故事——爷爷的搪瓷缸,办公室的保温杯,第一次去茶山的经历。这时候才明白,汉川品茶上课教的不仅是技法,更是如何在一杯茶里安放记忆。
窗外天色渐暗,陈老师开始收拾茶具。"茶艺啊,"他最后说道,"不在招式多花哨,而在能不能让你愿意静下来,好好喝杯茶。"这句话朴实,却让人回味。
离开时带了包汉川本地茶,打算周末试试。倒不是要练成多厉害,就是觉得,能安静地为自己泡杯茶,或许就是最好的汉川茶艺研习指南。茶香还在鼻尖萦绕,心里已经盘算着,下回要带父亲一起来,他肯定喜欢这样的午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