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河口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45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老河口火车站出站口,我总习惯性地朝右边望去。那里藏着一条窄窄的巷子,被两排老居民楼夹在中间,像是城市的褶皱,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。

说是巷子,其实更像一条缝。青石板路面被岁月磨得发亮,下雨天会泛起一层油润的光。墙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,风一吹,叶子哗啦啦地响,像是这条老巷子在低声讲故事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往里走几步,景象就热闹起来。卖菜的大嫂把青菜摆得整整齐齐,水灵灵的。修鞋匠老王的摊子就在拐角,他总戴着老花镜,手里的锥子上下翻飞。“这活儿急不得,”他慢悠悠地说,“就像这巷子,几十年都这个样。”巷子口那家卖热干面的,每天早上都排着队,芝麻酱的香味能飘出好远。

住在叁楼的李奶奶常说,她在这条巷子里住了四十年。以前火车半夜进站,汽笛声能把人吵醒,现在啊,听不见了反而睡不踏实。她阳台上的月季花开得正艳,给这灰扑扑的墙面添了一抹亮色。

这条巷子最特别的地方,是它能让你同时听见两种声音——火车的轰鸣和市井的嘈杂。刚送走一班列车的喧嚣,转头就能听见邻居在窗口喊孩子回家吃饭。现代和传统,匆忙和闲适,在这里奇妙地共存。

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

和外面越来越宽的大马路相比,老河口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显得格格不入。但它就这么固执地存在着,像一位不愿搬走的老人。墙角的青苔一年比一年厚,晾衣绳上的衣服随风摆动,这些都是最普通的生活印记。

偶尔有游客误入这里,举着相机拍个不停。他们大概是想找回某种消失的记忆吧。住在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但总有人舍不得离开。二楼的小张在省会工作,每次回家还是喜欢在巷子里转悠:“这里有种让人安心的时间感。”

傍晚时分,巷子又变了模样。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。下棋的老人们收起棋盘,相约明天再战。这时你能清晰地感觉到,这条巷子有自己的呼吸和节奏。

站在巷子深处回望,还能看见火车站钟楼的尖顶。它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,见证了这条巷子数十年的变迁。火车一趟趟地来去,乘客换了一拨又一拨,只有这条巷子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。

或许某天,这条巷子也会改变模样。但至少在今天,它依然固执地保留着老河口的记忆,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。那些斑驳的墙面,光滑的石板路,都是岁月写给这座城市最朴素的情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