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密学生品茶上课,新密学子茶艺课堂体验
走进新密市这所学校的走廊,隔着教室门窗就能闻到一缕茶香。你可能要纳闷了:这到底是课堂还是茶室?说真的,我第一次听说学生要在课上泡茶时,也愣了一下。
教室里,孩子们正围着茶海忙碌。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小心地往紫砂壶里注水,旁边的女生盯着温度计,嘴里念着“85度刚好”。后面的同学在传看不同种类的茶叶——龙井蜷曲如剑,铁观音沉重如铁,白毫银针披着细密的绒毛。这和咱们印象中唰唰写字的课堂太不一样了。
当茶香飘进教室
负责这门课的林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学生们手忙脚乱。有个孩子水倒太急了,茶水溢了一桌子;另一个紧张得手发抖,茶具碰得叮当响。“慢点,慢点,”林老师走过去,“泡茶这事儿啊,急不得。”她随手拿起茶杯,轻轻转动,“你看,要这样感受茶的温度。”
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。注水、出汤、分杯,动作从生疏变得流畅。教室里的说话声小了,倒水声和轻轻的脚步声反而清晰起来。有个女孩小声说,她从来没闻过这么香的茶。坐在窗边的男生发现,同样的茶叶,每个人泡出来的味道竟然不一样。
初二学生王明宇告诉我,他以前总觉得喝茶是爷爷奶奶的事,现在才知道里面学问大着呢。“第一次上课,我把茶叶直接扔进杯子倒开水,被同学笑了。”他不好意思地挠头,“现在我会先温杯,再闻干茶香,水也不能太烫。”
这门课不光是学泡茶。语文老师会来讲茶诗词,历史老师说说茶马古道,美术老师带大家画过青花茶具。上个月,他们甚至还用化学仪器测了不同水质泡茶的效果——这大概是最有趣的化学课了。
不只是学泡茶
教导主任李老师站在教室后边,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很是欣慰。“刚开始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,”他坦诚地说,“但我们发现,孩子们通过茶艺课,反而更能静下心来了。”他注意到,一些平时坐不住的学生,现在能安静地完成一整套茶艺流程;几个不爱说话的孩子,在小组品茶时也开始主动分享感受。
有个叫刘静的女孩,以前上课总爱搞小动作。第一次茶艺课上,她叁分钟就喝完了自己泡的茶,嚷嚷着“没意思”。林老师没批评她,而是请她细细品味第二泡、第叁泡茶的变化。慢慢地,刘静能坐住了,还会提醒同桌:“你闻,这一泡有兰花香了。”
家长们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了支持。张梦瑶的妈妈说,女儿现在周末会主动给家人泡茶,还讲各种茶知识。“看着她专注地准备茶具,小心地控制水温,我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。”
当然,这种新密学生品茶上课的方式也引来了讨论。有家长担心影响学习,但更多人在问:“能不能推广到更多学校?”毕竟,看到孩子们因为一杯茶而露出笑容,看到他们在茶香中学会专注和尊重,这样的画面比任何解释都更有说服力。
下课铃响了,同学们小心地清洗茶具,把桌椅恢复原样。但那股淡淡的茶香,还留在教室里,飘在走廊上,跟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一路传到操场。也许,这就是教育的另一种味道——它不仅存在于书本和试卷里,也在一杯清茶中,等着孩子们去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