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泄火的小巷子,开封解压的小巷子
开封泄火的小巷子
那天下午心里堵得慌,说不上具体为什么,就是觉得闷。朋友在电话里说:“带你去个地方吧,就那条老巷子。”我嗯了一声,拎着外套就出门了。巷子在鼓楼后面,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长着厚厚的青苔,空气里有种潮湿的旧木头味道。
刚到巷口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。是个老师傅在敲打铁皮壶,他头也不抬,专注得像在完成什么艺术品。再往里走,炸糖糕的油锅正冒着泡,面糊下锅时“刺啦”一声,那股甜香直接钻进鼻子里。我突然明白朋友为什么说这里是开封泄火的小巷子了——在这里,时间过得特别慢,慢到你那些焦躁啊、烦恼啊,都追不上来。
巷子中间有棵大槐树,树荫底下摆着几个马扎。几个老人在下象棋,其中一位举着棋子半天不落下,对面那位也不催,慢悠悠地咂着茶。我在旁边看了十分钟,那步棋还是没落下。要是在平时,我肯定早就不耐烦了,可那天不知怎的,反而觉得这样挺好。
生活的另一种节奏
卖杏仁茶的阿婆招呼我坐下,她说话带着浓浓的开封口音:“急啥呢,年轻人,天塌下来也得先喝口热的。”她那口大铜壶擦得锃亮,倒茶的动作行云流水。热乎乎的杏仁茶捧在手里,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。阿婆说她在巷子里住了六十年,看着我这样匆匆来去的年轻人见得多了。“这巷子啊,就是给人解压的,”她指了指前面,“你看那个修鞋的,那个做木工的,都是慢工出细活。”
确实,那个修鞋的大爷,缝一双鞋能缝半个下午。每扎一针都要把线拉得匀匀的,像是在完成什么重要使命。他说这巷子里的节奏和外头不一样,外面的世界太快了,快到把人都变成了机器。
我在巷子尽头发现了个旧书店,老板正给一本破旧的《水浒传》换书皮。他说这些老书就像这条巷子,看起来旧,里面装的都是宝贝。我随手翻到一页,正好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段,忽然就笑了——原来古人也有需要泄火的时候。
天色渐渐暗了,灯笼一盏盏亮起来,把整条巷子照得温暖。我忽然想起早上还在为工作上的事烦心,现在却觉得那些都不算什么了。这条开封泄火的小巷子就像个世外桃源,它不说话,却能让你的心静下来。
离开时又经过那棵大槐树,下棋的老人还在,那步棋终于落下,引来一阵哄笑。卖糖糕的正在收摊,硬是塞给我最后两个:“明天再来啊。”我回头望去,整条巷子笼罩在暮色里,安详得像幅古画。也许明天烦恼还会来,但至少我知道了,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,有条小巷子永远静静地等在那里,给需要的人一个喘息的空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