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乡找个女人100米过夜,附近寻人百米夜间
桐乡找个女人100米过夜,这事说来话长。那天晚上十点多,老张在巷口便利店买烟,听见两个外卖小哥在路灯下闲聊。一个说:"刚才接了个怪单,客人非要我确认是不是在百米内能找着人。"另一个笑得直拍电瓶车座:"这大半夜的,该不会是找那个吧..."
我攥着手机在民宿里转悠,窗外的乌镇灯笼在水面晃成一片碎金。手机屏幕还亮着,那条"附近寻人百米夜间"的聊天记录像根鱼刺卡在喉咙。白天在昭明书院参观时,有个穿蓝布衫的阿姨往我手里塞了张纸条,墨迹晕染的毛笔字写着"百米内可寻人解难"。当时只觉得是景区常见的算命套路,现在对着窗外黑黢黢的巷弄,纸片突然变得烫手。
桥头的绣花鞋
石拱桥第叁级台阶有双破旧的绣花鞋,鞋头向着西南。这是纸条背面小字标注的方位。我数着步数往那边挪,青石板在月光下泛着水光,正好九十八步。鞋面上并蒂莲的银线已经发黑,鞋窠里有张卷成小筒的作业本纸:"往西过两个巷口,见着晾衣竿挑红绸的院子"。夜风把谁家电视声送过来,是越剧《追鱼》里咿咿呀的唱腔。
晾衣竿在风里吱呀作响,红绸条像道血痕。木门虚掩着漏出灯光,有个梳髻的婆子坐在天井里拣桂花,簸箕在膝头沙沙地响。"为那桩百米内的事?"她眼皮没抬,手指捏起朵金黄的花苞,"东栅第七间裁缝铺,有你要的针线。"我刚要开口,竹帘后忽然传来婴儿啼哭,再回头时婆子连人带簸箕消失了,只剩满地桂子香。
裁缝铺的卷帘门留着拳宽缝隙。我蹲下身往里瞧,看见无数丝线从房梁垂落,像场彩色的雨。有个声音从线阵深处飘来:"寻人还是寻己?"缝纫机突然嗡嗡启动,针脚在布面上跑出歪扭的路线,凑近才看清绣的是幅地图——标红点处竟是白天去过的书院展厅。那块松动的青砖下,压着半本潮湿的日记。
泛黄的纸页上写着1998年的事。叫杏珍的女人总在夜间沿着河奔跑,数满一百步就对着某扇窗学布谷鸟叫。某页被水渍晕开的字迹特别重:"今夜百米又走完,他还是没开窗"。最后几页的字迹开始歪斜,反复出现"百米内找不到人"的句子,夹着干枯的桂花瓣。
手机突然在裤兜震动,那条"桐乡找个女人100米过夜"的聊天框自己更新了定位。蓝点正在裁缝铺百米范围内闪烁,而屏幕倒影里,有个穿蓝布衫的身影在巷口一闪而过。我追出去时只抓到片布料,和书院阿姨的衣衫同料同色。
晨光熏微时我又回到桥头。绣花鞋不见了,青石板上留着双新鲜泥印。早起的船娘在咿呀摇橹,哼着昨夜那段《追鱼》。我问她是否见过夜里的婆子,她笑得篙子点破水面:"你说拣桂花的阿杏啊?走了二十多年啦,当年她总在夜里跑百步桥,说要在百米内找回偷渡的相好..."
民宿老板在早餐时提起旧事:1998年有对情侣约好在百米巷区私奔,男方却独自去了南洋。女人夜夜在巷弄间奔跑丈量,后来揣着绣好的并蒂莲鞋投了河。我捏着口袋里那角蓝布,忽然明白"百米内寻人"的执念,原来能穿透二十多年光阴。
现在每当我看见"附近寻人百米夜间"的灯光牌,总会想起杏珍在日记里写的话:有些人永远隔着一百步,就像乌镇的雨,眼看要落到肩头,偏被风吹斜叁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