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电话服务叁小时百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0:05:59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听说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,有个吕梁的初中生在网上发帖,说是愿意花100块钱找人聊叁小时电话。这事儿刚传开的时候,不少邻居都在巷子口议论,说现在这些孩子是不是太闲了?

我特意托人打听才知道,这孩子叫小斌,平时在班里不太爱说话。他爸妈常年在南方打工,一年到头就春节回来住几天。上次他过生日,爸妈给寄了个新手机,还有张存了五百块的电话卡。

那通意外的电话

说起来也挺巧,上周叁晚上,小斌照例给妈妈打电话,结果拨错了个号码。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温和的大叔,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半个多小时。挂电话前,大叔说:“小朋友,谢谢你啊,我女儿在外地上大学,已经叁个月没给我打电话了。”

从那天起,小斌突然冒出个念头。他在本子上算了又算:要是花100元找人说说话,差不多能聊叁个小时。这个吕梁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想法,就这么在作业本的角落里诞生了。

隔壁张阿姨听说后直摇头:“现在这些娃娃,净整些没用的。”可楼下李老师却不这么看,她说现在很多孩子看着衣食无忧,其实心里装着不少事。

小斌的班主任王老师有天批改作业时,发现他在一篇周记里写道:“要是打电话也要花钱请人听,那家里电话费是不是白交了?”这话让王老师心里咯噔一下。

说来也怪,自从那个“学生电话服务叁小时百元”的帖子发出去,真有两个大人联系他。一个是总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,另一个是刚退休的图书馆管理员。他们都没真要小斌的钱,就是约好每周固定时间通个电话。

现在小斌的书包里总装着个小本子,上面记着要跟“电话朋友”分享的事儿:学校篮球赛赢了叁分,食堂今天的土豆丝特别香,还有数学老师换了个新发型。这些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成了电话两头最期待的话题。

昨天我在小区门口遇见小斌,他正握着公共电话说得起劲。夕阳照在他微微发亮的侧脸上,那样子让人忽然觉得,也许他找到的不是聊天的对象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。

街角修鞋的老赵头说得在理:“现在这人啊,手机里存着几百个号码,真能说知心话的倒没几个。”他的修鞋摊旁就挂着公用电话,这些年见多了对着电话又哭又笑的人。

小斌的妈妈最近好像察觉到了什么,现在每周叁晚上都会准时来电话。虽然还是说些“好好学习”“听奶奶话”这样的老话,但通话时间明显变长了。有时候母子俩就静静听着对方的呼吸声,谁都不舍得先挂电话。

或许每个孩子心里都装着个情感的温度计,那些看似古怪的举动,不过是想要被听见、被懂得的信号。就像小斌在周记最后写的那句:“电话铃响的时候,整间屋子都不空荡荡的了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