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同城喝茶上课,同城约茶学习交流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说法,叫“北安同城喝茶上课”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喝茶就喝茶,上课就上课,这俩怎么凑到一块儿去了?直到上周参加了社区茶室的活动,才发现这种形式还真有点儿意思。
那是个周叁晚上,我带着好奇心走进这家藏在老胡同里的茶室。推开门就闻到淡淡的茶香,七八个人围着长桌坐着,有人捧着笔记本,有人端着白瓷杯。主持人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正在讲解茶叶的发酵过程,讲到关键处突然停下来:“等等,我给大家泡一壶刚说的滇红,你们对比着闻闻看。”
当茶香遇见书香
热腾腾的茶壶在众人手里传递,原本拘谨的气氛不知不觉就松弛下来。旁边那位大姐突然开口:“这么说来,我们老家自制的红茶属于全发酵?”话题就这么打开了,从茶叶分类聊到各自家乡的茶俗,又从茶具保养聊到水温控制。这种学习方式让人特别放松,就像朋友间闲聊,偏偏又能在闲聊里收获干货。
我发现这种同城约茶学习交流的模式特别适合上班族。忙碌一天后,坐在温馨的茶室里,捧着热茶听些感兴趣的内容,既解压又充实。比起正襟危坐的课堂,这里更像是知识沙龙,每个人都能随时插话,分享自己的见解。
记得有次聊到茶叶保存,在场的茶艺师刚说完专业方法,坐在角落的奶奶就分享起她的土法子:“我都是用宣纸包着放在陶罐里,在院子阴凉处搁着。”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记录,这种来自生活经验的智慧,在教科书上可找不到。
现在这种北安同城喝茶上课的活动越来越多样了。除了茶艺课程,还有人组织读书分享会、手作教学,甚至还有法律常识小课堂。都是在氤氲茶香中,把学习变成休闲生活的一部分。上次参加的手机摄影课特别火爆,老师边讲构图边让我们拍桌上的茶点,拍完互相点评,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几个实用技巧。
其实想想,这种学习模式之所以让人着迷,是因为它找回了传统书院那种围炉论道的氛围。没有固定的讲台,没有严肃的师生界限,知识在茶香中自然流淌。有时候聊得兴起,原定两小时的活动总要拖到深夜才散场。
前两天又看到新公告,说这周末要办宋代点茶体验课。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,毕竟这样既能学东西又能交朋友的活动,谁舍得错过呢?或许下回该带个朋友一起去,让她也感受下在茶香里涨知识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