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品茗交流
防城港大学城的傍晚总是格外热闹,下课铃响过后,叁五成群的学生说说笑笑地走出教学楼。这时候,林荫道旁的茶室里飘出阵阵茶香,成了校园里最有人气的地方。
“走,老地方喝茶去!”大二的小陈拍了拍室友的肩膀,这已经成为他们每周叁的固定节目。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小店,木制桌椅摆得松松散散,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留言便签。老板是个爱笑的年轻人,总说自己是“半个校友”——在大学城待了五年,看着一届届学生来了又走。
茶水间的奇妙相遇
记得上个学期,我就是在茶室偶遇了现在最要好的朋友。那天我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发愁,旁边突然传来个声音:“你这代码的逻辑有点问题啊。”转头看见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,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我是计算机系的,刚好看到你的页面...”就因为这杯茶的缘分,我们组队拿下了今年的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。
这样的故事在大学城茶室里每天都在发生。英语系的同学在这里练习口语,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角落写生,有时候还能碰到不同专业的老师过来坐坐。茶香缭绕中,那些在课堂上来不及展开的话题,在这里都能慢慢聊开。
你说奇怪不?同样的这群人,要是在教室或者食堂遇见,可能打个招呼就过去了。可一旦坐在茶桌旁,捧着温热的茶杯,话匣子自然而然就打开了。可能是因为喝茶这件事本身就很放松吧,没有咖啡因的刺激,只有淡淡的回甘。
茶室老板有次和我们聊天,他说这几年观察下来,学生们点的茶品也很有意思。刚开学那会儿,大家都爱点甜甜的奶茶;到了期中考试前,提神的绿茶特别畅销;而临近毕业季,一壶能聊很久的普洱成了首选。这茶水单的变化,倒像是大学生活的缩影。
现在想想,防城港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件事,早就超出了简单的喝茶解渴。它成了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,像是校园生活的调节阀——紧张的学习之余,来这里坐坐,换换心情,也换换思路。
前两天还听学弟说,他们社团在茶室搞了次“盲品会”,蒙着眼睛猜茶叶品种。结果营销专业的同学愣是靠着他做市场调研的本事,从茶汤颜色、香气到口感分析得头头是道,把茶艺社的同学都给逗乐了。这种跨专业的交流,在正式的课堂里还真不容易实现。
夜幕渐深,茶室里的热闹却不减。靠窗的那桌还在讨论着暑期社会实践的方案,隔壁桌大四的学长学姐在交流实习心得。玻璃窗上凝结的水汽,映着大家谈笑的身影,这大概是防城港大学城最生动的画面了。
看着这一幕,我不禁想,也许很多年后,我们会忘记某门课的具体内容,但一定会记得这些伴着茶香的午后和夜晚。记得在这里相遇的人,聊过的话,还有那份属于大学时光的从容与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