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小区上课约茶,桂林小区学习茶艺交流
桂林小区的茶香,是从周阿姨家阳台飘出来的。那天我路过她家楼下,正好碰上她拎着茶具下楼,说是要去社区活动室教邻居们泡茶。我好奇地跟了过去,没想到这一跟,竟推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。
活动室里已经坐了十来个人,有带孙子的爷爷奶奶,也有刚下班的年轻人。周阿姨不紧不慢地摆开茶具,笑着说:“咱们今天不讲课,就是喝茶聊天。”她先泡了一壶金骏眉,琥珀色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打着转儿。“喝茶啊,急不得。”她边说边示范,“水要顺着杯壁慢慢下,像对待老朋友那样。”
茶香里的邻里情
坐在我旁边的李姐是个程序员,她说来这儿最初是为了躲清净。“没想到这一杯茶喝下来,倒认识了这么多邻居。”她笑着指了指对面,“那位王大叔会修水管,上周末还帮我解决了漏水问题。”王大叔听见了,憨厚地摆摆手:“都是举手之劳,在茶桌上认识的,可不就是自己人嘛。”
说来也怪,同样是那几片茶叶,在家里泡就是解渴,在这里却喝出了不一样的滋味。可能是周阿姨总会在恰当的时候续上热水,可能是隔壁张奶奶带来的自制茶点正好配这壶茶,也可能是听着小朋友在隔壁房间的嬉笑声,让人觉得特别踏实。
这让我想起上周的乌龙事件。新搬来的小陈想学茶道,把水烧得滚烫,结果手忙脚乱打翻了茶海。当时他脸都红了,可周阿姨乐呵呵地说:“好事啊,这说明咱们这儿要时来运转了!”一句话就让气氛轻松起来。后来大家帮着收拾,反而聊得更热络了。
茶桌上的小课堂
其实在桂林小区上课约茶这件事,最开始挺随意的。就是几个爱喝茶的邻居凑在一起,后来人渐渐多了,这才固定每周叁晚上聚一次。周阿姨退休前在茶厂工作,对茶叶门儿清,但她从不摆专家架子。
记得有次聊到茶叶保存,她直接从家里带来叁个罐子:“你们摸摸看,紫砂的、陶瓷的、锡铁的,手感不一样吧?”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法,比什么理论都管用。刚当妈妈的小赵说,她现在给孩子泡蜂蜜柠檬茶,都会先想想周阿姨说的“水温要恰到好处”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,这个桂林小区学习茶艺交流的聚会,从来不分水平高低。刚来的新手可以问最简单的问题,老茶客也会分享自己的独家心得。上个月,连小区保安小刘都带着他的保温杯来了,说想学学怎么泡茶能不涩。现在他值班时带的茶,可是越来越有模有样了。
有时候我觉得,我们在这张茶桌上学会的,远不止怎么泡茶。就像昨天,老张说起他女儿考研压力大,周阿姨默默换了安神的白茶,轻声说:“让孩子来喝杯茶吧,静静心。”那一刻,茶香里都是人情味。
现在每次路过活动室,都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这香气飘在桂林小区的空气里,把一栋栋楼里的陌生人,慢慢变成了可以一起喝茶聊天的朋友。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样子——不需要太多大道理,一杯好茶,几个邻居,时光就在茶香里慢慢变得温暖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