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,丹江口会议93指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2:35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丹江口会议过去这么多年了,现在还有人时不时提起那个“93”,挺有意思的。那天和老水利系统退休的王工喝茶,他忽然说起:“你看现在网上,总有人问丹江口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,其实哪有那么玄乎。”

他慢悠悠抿了口茶。那年他刚参加工作,被抽调到会议做记录员。他记得特别清楚,9月3日下午的闭门会议上,有位老专家指着规划图说了这么一句:“咱们这个93啊,说白了就是给子孙后代留条活路。”当时会议室静得能听见风扇转动的声音。

那个年代的紧迫感

要知道那是六十年代初,北方缺水已经成了大问题。北京的地下水位年年降,天津喝水都紧张。王工回忆说,当时会上争论很激烈,有人主张先解决眼前困难,但更多专家坚持要做长远打算。“93”这个代号,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。

其实说白了,“丹江口会议93指什么”这个问题,答案就在我们每天喝的水里。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,每年送往北方的几十亿立方米清流,源头就是当年讨论的那个“93”规划。有次我在北京参观水利展览馆,看到1970年的手绘规划图,忽然明白了——原来我们今天喝的每一口水,都带着半个多年前的远见。

有位参与过项目的老工程师跟我说过个细节:当初确定水位线时,争议最大的就是那个“93”标准。有人觉得标准定太高,工程难度太大。但主张这个标准的专家说了句很朴素的话:“咱们这代人辛苦点,后代就能轻松点。”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说服了在场大多数人。

现在想想,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,是整整一代人的担当。他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,还要想着五十年后、一百年后的事。就像下棋,不能光看眼前一步,要看到后面好几步。这种思维方式,在今天看来尤其珍贵。

我去年去丹江口水库参观,站在大坝上往下看,碧绿的水面望不到边。当地老渔民还记得当年开会时的情景:“那时候来了好多专家,整天在招待所里画图、争论。”他指着远处说,“现在这水都送到北京去了,他们说的都成了真的。”

所以说啊,每次有人问我丹江口会所说的93是做什么,我都会想起那位老专家的话——给子孙后代留条活路。这话听起来挺重的,但仔细想想,一点也不夸张。现在北京每十杯水里,有七杯来自丹江口,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?

有时候我在想,我们现在做规划、搞建设,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的眼光?不能光顾着眼前好看,还得想着几十年后能不能经得起检验。就像那个“93”,过了半个多世纪还在发挥作用,这才是真正的好规划。

王工那天临走时说,他现在最欣慰的,就是看到年轻一代也开始关心水利工程。他说最近总有大学生在网上查资料,问丹江口会议93指什么。“这说明啊,”他笑着拍拍我的肩,“好的传统,总会有人记得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