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哪个巷子有服务,扶余哪条街有服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9:07:48 来源:原创内容

初来扶余,朋友问了个怪问题

前几天去扶余看望一个老朋友,几年没见,自然是格外亲切。我俩坐在一家小馆子里,就着几样小菜,天南海北地闲聊。聊着聊着,他忽然压低了声音,凑过来问我:“哎,你说,咱们扶余哪个巷子有服务啊?” 我当时就是一愣,筷子都停在了半空。这话问得,没头没尾的,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。

我看着他,心里直犯嘀咕。这“服务”指的是啥?是街角那家新开的早餐铺子,热腾腾的包子豆浆?还是巷子深处那个老师傅开的理发店,手艺特好?又或者……是他话里有话,另有所指?我琢磨着,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。扶余城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每条巷子、每条街都有自己的故事,谁能说得清哪条巷子“有服务”呢?

朋友见我一脸茫然,嘿嘿一笑,又补了一句:“就是那种,生活上比较方便的地方嘛。” 他这么一说,我倒是有点明白了。也许他刚回扶余,想找个生活气息浓、邻里和睦、买东西办事都方便的地界儿待着?这么一想,我心里才算有了点谱。

老城区的巷子,藏着人间烟火

要说生活方便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城区那一片。那里的巷子不宽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,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。走进任何一条小巷,你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。早上,有推着车子卖豆腐脑、油条的吆喝声;中午,能看到老奶奶坐在门口摘菜,和路过的邻居拉着家常;傍晚,下班归来的人互相打着招呼,小孩子的嬉闹声此起彼伏。

这种巷子里,通常都“藏”着一些不起眼却离不开的店铺。比如开了几十年的杂货铺,老板能记住每个老主顾的习惯;比如手艺精湛的裁缝铺,改个裤脚、换个拉链特别在行;再比如那个只摆了两张桌子的小理发店,老师傅剃的头那叫一个干净利落。你说,这不就是最实在的“服务”吗?它不显山不露水,却实实在在地融入在每天的柴米油盐里。

住在这样的巷子里,你可能说不出它具体哪里好,但就是觉得踏实、方便。缺个酱油味精,走两步就到;家里电器坏了,巷口的师傅随叫随到。这种便利,是那些宽阔马路旁的高楼大厦比不了的。所以啊,要是问我扶余哪个巷子有服务,我觉得,这些充满了烟火气的老巷子,就是答案之一。

新城的街道,另一种便利

当然,朋友问的还有后半句——“扶余哪条街有服务”。这又让我想到了新城那边。那边的街道宽敞明亮,规划得整整齐齐。和老城区的巷子比起来,是另外一种感觉,另外一种“服务”。

你走在那边的街上,能看到连锁超市、品牌药店、银行网点,还有各种口味的饭店。这种服务更标准化,也更一目了然。你想买点特定的东西,或者办点业务,直接奔着那条街去,准没错。比如建设大街那一带,商铺林立,确实能满足人们大部分的生活需求。晚上,路灯亮起来,街上还是挺热闹的。

不过,我总觉得,这样的街道虽然方便,但似乎少了点人情味儿。你去超市买东西,和收银员可能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关系;但在老巷子的杂货铺,老板可能还会问你一句:“今天下班挺晚啊,孩子接回来了吗?” 这两种“服务”,说不上谁好谁坏,只是味道不同罢了。

服务在心,不在巷深街宽

那天和老朋友聊完,我自己在城里又转了转。我忽然觉得,纠结于“扶余哪个巷子有服务”或者“扶余哪条街有服务”这个问题,可能本身就想岔了。真正的“服务”,或许不在于你在哪条巷子或哪条街上,而在于那份为他人提供便利的心意。

哪怕是在一条最不起眼的小胡同里,一个真诚的微笑,一句暖心的问候,一次举手之劳的帮助,这都是最珍贵的服务。反过来,即便是在最繁华的街道,如果人与人之间冷冰冰的,那再多的店铺也显得空洞。

所以啊,后来我再想起朋友那个问题,心里就有了不一样的答案。扶余这座小城,温暖的巷子和便利的街道都不少。但重要的是,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成为那个提供“服务”的人,让无论是久居于此的街坊,还是初来乍到的客人,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方便。这,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东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