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,本地学子全天候服务项目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3:09:55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常德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学生们忙碌的身影,是不是挺好奇这些孩子在忙些什么?说来也巧,上周我邻居家孩子凌晨突发高烧,正发愁怎么去医院,就看见社区群里弹出一条消息:“常德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包含紧急陪诊,需要请按铃”。

深夜里的守护者

那天晚上快十一点,两个穿着蓝马甲的大学生带着医药箱匆匆赶来。量体温、物理降温、联系夜间诊所,动作熟练得让人放心。孩子爸妈后来才知道,这些学生都是医学院的志愿者,他们的本地学子全天候服务项目已经覆盖了城南十几个社区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笑着说:“我们排了叁班倒,就怕深夜有人需要帮助。”

这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服务网络,现在在常德越来越常见。除了紧急医疗,还延伸出很多贴心的服务。比如师大路那边有学生开设的“夜间自习室”,总能看到他们给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辅导功课;文体中心旁边还有个“代购小分队”,专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腿买药。

记得有次在柳叶湖边上,遇到个举着手机支架的学生正在直播。本以为是在拍风景,走近才发现是在演示怎么通过小程序预约他们的服务。他挠着头说:“刚开始家里人都觉得我们不务正业,现在连社区阿姨都主动给我们送绿豆汤呢。”

那些温暖的相遇

在青年路社区服务中心,我遇见正在值班的大叁学生小王。他翻着值班记录本给我看,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求助:修电脑、送钥匙、甚至还有帮独居老人读信。最让我触动的是有个备注写着“张奶奶需要每周叁陪聊两小时”,旁边还画了个小太阳。

小王说着突然笑起来:“有回半夜两点接到电话,说楼道里有怪声。我们叁个男生壮着胆子去查看,结果是谁家空调外机在响。”这种带着稚气的认真,反而让人特别安心。他们设计的服务流程挺周到,每完成一次协助都会发个反馈卡片,上面印着下轮值班学生的联系方式。

现在不少常德本地学子全天候服务项目开始和商家合作。便利店门口贴着显眼的标识,网吧辟出临时休息区,连快递驿站都成了物资中转站。这种联动就像织了张看不见的安全网,把整座城市温暖地包裹起来。

前几天在菜市场,听见卖菜阿姨对着手机说:“闺女别急,我让穿蓝马甲的学生给你带课本过去。”这种自然而然的口碑,比任何宣传都来得真切。有个细节很有意思,学生们的马甲口袋总是鼓鼓的,装着创可贴、糖果、甚至还有针线包。

或许有人会问,这些孩子不耽误学业吗?我在采访中发现,他们自有套时间管理办法。理工大的小林给我看他们的排班表,用不同颜色区分课程和服务时段。“其实很多专业课程正好能学以致用”,他指着正在给老人测血压的护理系同学,“这比课堂练习生动多啦”。

暮色渐浓时,我又在公交站遇到那群熟悉的蓝马甲。这次他们正在帮外地游客指路,有个男生掏出自己手绘的美食地图,细致地标出巷子里的老字号。游客临走时感慨:“常德这座城市,连风都是暖的。”学生们相视而笑,又继续巡视下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