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品茶上课,茶艺培训学习体验
推开那扇古朴的木门,一阵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,瞬间把我从贵阳午后的闷热中解救出来。教室里摆放着几张原木茶席,每张上面都整齐陈列着各式茶具,从白瓷盖碗到透明公道杯,再到那些小巧玲珑的品茗杯,一切都透着说不出的雅致。
老师是位四十岁上下的女士,身着浅灰色棉麻旗袍,说话声音像冲泡第二道的金骏眉,温润柔和。“很多人觉得泡茶就是倒水,其实水温、时间、手法,每个细节都在和茶叶对话。”她边说边示范,手腕轻抬,热水从壶嘴划出优美的弧线,刚好没过盖碗里的茶叶。
从烫杯开始的学习
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拿起盖碗,结果手忙脚乱——要么水加太多溢出来,要么手被热气熏得缩回去。旁边的阿姨倒是从容,她笑着说:“我第一次比你还紧张,这需要练习。”确实,看似简单的动作,要做得优雅流畅真不容易。
老师走过来调整我的手势:“拇指和中指捏住碗沿,食指轻压盖子,这样既稳当又不容易烫手。”按照她的方法试了几次,终于找到点感觉。原来每个细节都有它的道理,就像生活里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事,重新认真对待时,反而能发现新的乐趣。
在贵阳品茶上课的体验中,最让我惊讶的是品茶环节。同样的茶叶,用不同温度的水、不同的浸泡时间,味道竟然差那么多。90度的水泡出的茶汤鲜爽,100度的却显得苦涩。老师让我们对比着喝,真的很神奇。
茶香里的相遇
喝茶间隙,我和同桌聊了起来。她是个年轻的平面设计师,说来学茶艺是为了让自己慢下来。“整天对着电脑,都快忘记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。”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“你看,光是观察这片茶叶在水中的舒展,就觉得很治愈。”
另一边是退休的大学老师,他更关心茶叶的历史和文化。“贵州也是产茶大省,都匀毛尖、湄潭翠芽都是好茶。”他侃侃而谈,“通过茶,你能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。”
在这个充满茶香的空间里,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人因为对茶的兴趣聚在一起,分享各自的故事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在手机占据大部分时间的今天,显得特别珍贵。
课程接近尾声时,老师教我们行茶礼。简单的点头示意,双手奉茶,这些动作里包含着对茶的敬意,也是对品茶人的尊重。我给自己泡了完整的一泡都匀毛尖,看着嫩绿的芽叶在杯中起舞,茶汤清澈明亮,入口鲜醇回甘——这一刻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“用心泡茶”。
走出教室,夜已深了。贵阳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,口腔里还留着茶的余香。这次茶艺培训学习体验带给我的,不只是泡茶的技巧,更像是在忙碌生活里打开的一扇窗。透过这扇窗,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——慢下来,专注当下,在一杯茶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