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怎样找出来卖的学生,如何发现校园内兜售的学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20:40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跟几位学校老师聊天,听到他们提起一件挺让人头疼的事——有校外人员混进校园,偷偷向学生推销东西。这事儿听着简单,实际处理起来却挺麻烦的。

您可能会问,这些“来宾”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?其实最开始往往是从学生的一些小变化看出来的。比如平常零花钱不多的孩子,突然经常带着新文具或零食来学校;或者课间总有叁五成群的学生聚在角落交头接耳,见到老师就迅速散开。

留意这些不寻常的信号

记得上学期,隔壁班班主任王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。她发现班上几个学生总在课间聚在一起看手机,走近一看是在挑选某款网红文具。细问才知道,有个自称是“某文具品牌推广员”的人,上周借着“市场调研”的名义进过校园,私下加了学生微信群。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:校园管理确实存在需要加强的环节。

说起来,这些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会冒充家长,说要给孩子送东西;有的会伪装成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,借着“免费试听课”的名义接触学生;还有的更直接,趁着上学放学人多的时候,在校门口拦学生。

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

那该怎么防范呢?我们学校后来想了个办法,给所有常驻人员配了不同颜色的工作证,来访人员则要办理临时通行证。门卫大叔现在都练就了火眼金睛,遇到陌生面孔一定会多问几句。班主任也会定期在班会上和学生聊聊,提醒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推销。

其实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,为什么不能随便向陌生人买东西。我们不会简单地禁止,而是通过具体事例告诉学生:这些来路不明的商品可能质量不合格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;更严重的是,这还可能牵扯到更大的安全问题。

现在每个班级都选了两位“安全委员”,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留意这类情况。这些学生干部接受过简单培训,知道发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报告老师。这个办法效果不错,上个月就有学生反映,在操场边遇到有人向他们推销电子产物,及时报告后,保安很快处理了这件事。

校园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。每次家长会,我们都会特别强调,如果发现校园周边有可疑人员,可以随时联系学校。附近小卖部的老板们也成了我们的“编外安全员”,他们经常能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。

说到底,保持警惕心很重要,但也不必过度紧张。我们做这些防范,既是为了保证校园安全,也是想借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。毕竟,学会辨别和防范风险,本身就是成长的重要一课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