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巷
巷口那盏昏黄的灯
每次从溧阳火车站出来,我都会特意绕到车站后面那条小巷子。说实话,这条路比正门那边近不了多少,可我就是喜欢往这儿钻。巷口有家五金店,老板总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修东西,手边搪瓷缸里的茶永远冒着热气。再往里走,能闻见老式理发店飘出的肥皂水味道,混着隔壁裁缝铺熨斗接触布料时“呲”的声响。
巷子窄得很,两边的楼房几乎要贴在一起。晾衣杆从这头伸到那头,挂着的衣服在风里晃悠悠的。下午四点左右,阳光会斜着切进巷子,把青石板路面分成明暗交错的两半。这时候总能遇见刚放学的小孩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,追逐打闹着从身边跑过。
车站后街的小巷有个特别的地方——它总让你觉得时间走慢了。火车站前面是呼啸而过的高铁,是拖着行李箱匆忙赶路的人。可一转身走进这里,就像掀开了幕布,看见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模样。卖卤味的大婶认得常客,称重时总会多抓两粒花生米;修鞋匠的收音机永远在放评弹,咿咿呀呀的唱腔和敲打鞋跟的声音混在一起。
去年冬天,我在这条巷子里迷过路。不是真的找不着方向,而是走着走着就被吸引了注意力——先是看人家窗台上的水仙花,又停下来听二楼飘出的钢琴声,最后蹲在修表铺前看老师傅摆弄那些细小的零件。等回过神来,发现自己在这条不足叁百米的小巷里晃了半个多小时。
巷尾有棵歪脖子槐树,树下常年摆着象棋摊。穿着汗衫的大爷们围在那儿,有时候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。我偶尔会站在旁边看一会儿,虽然棋艺不精,但喜欢看他们下棋时的神态——那种全神贯注的劲儿,好像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。
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,为什么我对溧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如此熟悉。其实最开始走这里纯粹是因为人少,后来慢慢地,每次路过都像在探望老朋友。知道转角杂货店的婆婆今天有没有坐在门口晒太阳,知道那家烧饼铺的芝麻是不是又撒得特别多。
上个月巷子中间那段在修水管,挖开的路面这几天刚填平。施工那阵子,大家得踩着临时搭的木板过去,烧饼铺的老板就站在巷口提醒每个路人:“小心脚下啊!”现在修好了,他又恢复了在门口揉面的日常,只是见到熟客会多聊两句修路时的事。
有时候觉得,这条车站后街的小巷就像城市的掌纹,细细密密的,记录着最平凡的生活轨迹。刚下火站的旅客拖着行李箱走过,本地居民拎着菜篮子慢悠悠地晃,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铃声响得急促。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,成了独特的节奏。
黄昏时分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菜的香味从窗户飘出来,油烟机嗡嗡作响。这时候走在巷子里,会听见各种声音——电视里的新闻播报、小孩练琴的断断续续、夫妻商量明天买什么菜的对话。这些碎片拼在一起,比任何地图都更能告诉你:这就是生活本身。
我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,前面那盏昏黄的路灯已经亮起来了。它照着斑驳的墙面,照着晾衣绳上还没收走的衬衫,也照着我这个总爱在这里逗留的过客。这条溧阳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明天还会是这副模样吗?我不知道。但至少在此时此刻,它还在那里,用自己独有的方式,安静地诉说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