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宝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灵宝叁百元的情感故事
灵宝西关老街的尽头有家老式理发店,玻璃门上的红漆字褪成了粉白色。我总看见那个穿灰衬衫的男人坐在塑料凳上剪头发,剪刀声咔嚓咔嚓的,像在数着日子。
第一次注意到小娟是去年麦收时节。她抱着半袋刚出锅的炒凉粉从对面小吃店跑过来,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。“李师傅,快尝尝,还烫着呢!”她把油纸包塞给剪头发的男人,脸颊红扑扑的。老李尴尬地举着剪刀,手上还缠着顾客的头发。小娟就站在梧桐树影里等,脚尖轻轻点地。
叁百元的重量
后来我才知道,小娟在隔壁餐馆配菜,一个月挣两千八。老李理一个头收十块钱,每天从早忙到晚。有次听见他们在拌嘴,为的是叁百块彩礼钱。“我爹说不行,”小娟声音很轻,“至少得叁百。”老李没说话,剪刀声停了好久。那时我突然明白,在有些爱情里,叁百块钱能成为一座山。
从春天到秋天,我看见老李的生意渐渐好了。他开始给小孩剃满月头,给老人修面,晚上还接染发的活儿。有个月亮很圆的晚上,他坐在店门口数硬币,一枚一枚排成长队。小娟蹲在旁边帮他整理,两个影子在路灯下挨得很近。
变化发生得很突然。先是小吃店关门了,接着理发店门口挂出“暂停营业”的纸牌。邻居们说小娟去了郑州打工,老李的摩托车总在深夜响起。直到某天清晨,我看见他拎着行李箱站在车站,西装皱巴巴的,但头发梳得整齐。
叁个月后的黄昏,剪刀声重新响起来。老李还是理十块钱的发型,只是身边多了个织毛衣的小娟。她无名指上戴着细细的银圈,在阳光下会闪。我问老李怎么回来的,他笑了:“在郑州学了新手艺,现在会烫流行卷发了。”
如今经过理发店,常看见小娟坐在屋里记账。那本皱巴巴的笔记本上,夹着两张去郑州的车票。有次我听见她和邻居闲聊:“那时候觉得叁百块好多啊,现在想想,够买叁袋面粉呢。”她说这话时,老李正给客人冲洗头发,热水器的轰鸣声盖过了后续。
昨晚散步时又遇见他们。小娟推着婴儿车,老李提着菜篮子。走过西关街的服装店,橱窗里挂着标价叁百块的连衣裙。他们停下来看了看,然后继续往前走。婴儿车吱呀吱呀响,渐渐融进暮色里。
灵宝的夜晚总是来得很快。华灯初上时,我望见理发店的灯还亮着,像个温柔的注脚。或许每座小城都有这样的故事——那些被叁百块钱考验过的爱情,最终都长成了生活本来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