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兵山品茶上课微信,调兵山茶艺学习交流
最近总听朋友提起调兵山品茶上课微信的事儿,说是在手机屏幕上点几下,就能跟着老师学茶艺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隔着屏幕能学会冲泡的手艺吗?直到上周末亲自试了次线上课,才发现这事比想象中有意思多了。
记得那天下午,我端着刚到的龙井茶坐在阳台上,手机那头是位穿着棉麻褂子的老师。她先让我们闻干茶的豆香味,接着演示怎么温杯烫盏。水柱沿着白瓷盖碗内侧转圈时,我突然发现原来注水还有这么多讲究——水流急了茶叶会涩,慢了又泡不开香气。老师像是猜到我心思似的,在镜头前放慢动作重复了叁遍手腕发力的技巧。
从手机屏幕飘出的茶香
最让我惊喜的是课后交流环节。群里有个大姐发了自己泡的凤凰单枞,橙黄透亮的茶汤引得大家连连点赞。还有个年轻妈妈分享说,现在每晚都带着孩子泡茶,小朋友居然能安静坐着听二十分钟的水沸声。这种随时能打开的茶艺学习交流,倒成了我们这群陌生人之间的奇妙纽带。
其实调兵山这片地方本就产茶,老一辈人采茶制茶的手艺特别地道。现在年轻人通过微信把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,既保留了盖碗冲泡的古法,又添了冷萃茶、茶拿铁这些新喝法。上次课程里有个姑娘把茉莉花茶和当季枇杷搭在一起,清甜爽口的味道让老师都夸她有创意。
如今每周叁晚上,我都会准时点开那个熟悉的群聊。有时候是学怎么区分春茶秋茶,有时候是看老师用茶渣做香囊。有回下着细雨,屏幕上七八个茶友同时举着各自泡的茶碰杯,氤氲的水汽模糊了镜头,却让那份因茶而生的暖意格外真实。这种不紧不慢的学习节奏,反倒让我更专注在每片茶叶舒展的姿态里。
前两天看见新学员在群里问,要不要买很贵的紫砂壶起步。老师发了个微笑的表情,说先从玻璃杯练起就好,茶道重要的是心境不是器具。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上课时,自己手忙脚乱打翻茶船的样子。其实成长就在这些细微处——现在不仅能品出不同火功的岩茶韵味,连冲泡时的心绪都变得像茶汤般澄澈。
窗外又飘起茶香,手机屏幕里正讨论着明天春茶采摘的注意事项。我抿了口自己泡的东方美人,蜜韵在齿间流转时忽然觉得,这门通过调兵山品茶上课微信接上的缘分,或许会像陈年普洱般愈久愈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