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昌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校园茶香伴读时光
清晨的阳光刚洒进西昌学院的教室,几个学生正不慌不忙地往保温杯里添水,茶香悄悄漫出来,和书香混在一起。这可不是什么茶艺社团活动,就是普普通通的课堂日常。
你可能要问,学生上课喝茶不稀奇啊?但在西昌,这事儿还真不太一样。本地同学从小看着长辈们端着一杯茶就能聊上大半天,那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,不知不觉就长在骨子里了。现在把茶带进课堂,倒像是把家里的习惯搬到了教室。
茶香里的专注时刻
记得有次哲学课正讲到难懂的存在主义,前排女生拧开杯盖,一股清雅的茉莉香飘出来。老师讲课声没停,周围翻书的声音却轻了些许。说来也怪,那缕茶香像有种安抚的力量,让原本躁动的空气忽然沉静下来。邻座男生刚才还在转笔走神,这会儿也坐直了,盯着课本若有所思。
教授捧着茶杯在讲台踱步,讲到兴起时忽然停下:“你们发现没?喝茶的课堂,讨论质量特别高。”确实,当大家手里有杯热茶,急躁的心思慢慢就沉淀了。争论问题时不像在辩论赛场,更像围炉夜话——声音轻了,思考却深了。
这种校园茶香伴读时光,已经成为西昌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。不像咖啡带来的紧绷感,茶香温润地弥漫在空气中,仿佛给紧张的学业罩了层柔光滤镜。最难的那门专业课,大家约好都带同一种绿茶,苦涩的茶汤竟和艰涩的知识莫名相配,一口茶,一页书,慢慢也就啃下来了。
茶杯里的在地记忆
同学们喝的茶也很有意思。有人带的是家里自制的苦丁茶,浓得发黑;有人泡的是本地茶山新采的毛峰,嫩芽在水中舒展;还有个成都来的同学,非要往绿茶里加冰糖,被本地同学笑了整整一学期。
这些口味各异的茶杯,装着的其实是每个人不同的生长记忆。当不同的茶香在教室里交织,就像把各自家乡的味道带到了同一个空间。有次课间闲聊,大家互换茶叶尝鲜,来自五湖四海的风味在舌尖碰撞,那场面比任何文化交流会都生动。
现代教育总强调专注力训练,但在西昌学院的某些课堂,或许都不需要特意设计什么教学方法。就像那位总端着紫砂壶的老教授说的:“茶凉了可以续水,思路断了也能重新接上。重要的是保持那份不疾不徐的心态。”他上课总爱在讨论环节给大家添茶,说这比任何提醒都管用——当茶香飘起,自然就会静下心来倾听。
现在走过教学楼的走廊,透过门窗常能看见这样的画面:阳光斜照的教室里,茶杯在课桌上冒着热气,学生们时而低头笔记,时而抬头听讲。这寻常的景象里,藏着学习最本真的样子——不必正襟危坐,而是在自在的氛围里,让知识如茶汤般慢慢浸润。
当傍晚下课铃响起,同学们收拾书本,也不忘把凉掉的茶汤喝完。那抹留在唇齿间的余香,会陪着他们走向图书馆或宿舍,继续属于青春的书海徜徉。这样的西昌学生品茶喝茶上课日常,平凡却动人,就像好茶的回甘,简单,悠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