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辽约茶上课,双辽茶约学习班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双辽约茶上课”的消息,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又是闹的哪一出?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起课来了?后来经朋友介绍,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一次。
那个周末下午,我按着导航找到一间临街的茶室。推门进去,竹帘半卷,茶香袅袅,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条茶桌旁,正在听一位老师讲解茶具的使用方法。这场景,既不像正经八百的课堂,也不是普通的喝茶闲聊,倒像是老朋友聚会。
原来茶可以这样学
老师是位四十来岁的大姐,大家都叫她李老师。她没拿教材,也没用笔笔罢,就随手拿起桌上的盖碗,边操作边聊:“你们看,这拿盖碗的手法啊,就像端个小娃娃,得托着底,扶着边,既不能太紧,也不能太松。”她这么一说,大家都乐了,紧张感顿时消散。
接着我们开始实操。我学着李老师的样子摆弄茶具,旁边的阿姨看我笨手笨脚的,还主动指点:“姑娘,水别太满,七分就好。”说来也怪,就这么喝着聊着,不知不觉就把冲泡技巧记了个八九不离十。这和坐在教室里记笔记的感觉完全不同,每个步骤都在实际操作中变得具体而生动。
那天我们尝了叁款茶,从清雅的白茶到醇厚的普洱。李老师不急着讲理论,而是让我们先喝,再说感受。“你觉得这茶什么味儿?”“像不像老树林子的气息?”在她的引导下,原本对茶一窍不通的我们,居然也能说出个一二叁来。
临走时,李老师给每个人包了一小包茶叶,嘱咐我们回家多练习。我忽然明白,这种“双辽茶约学习班”之所以吸引人,就是因为它把学习和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。没有考试,没有压力,就在喝茶谈天之间,把知识一点点渗透给你。
后来我又去了几次,发现来参加的人形形色色——有想学点茶艺丰富退休生活的阿姨,有工作压力大想来放松的年轻人,甚至还有想给孩子传统文化启蒙的宝妈。大家都在这个舒适的空间里,找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。
现在想想,这种学习方式之所以让人着迷,大概是因为它找回了最初的学习本能—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,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知识。就像小时候看着奶奶做饭,看着看着就会了,那种学习是自然而然的,是带着温度和味道的。
每次路过那家茶室,我都会想起第一次参加“双辽约茶上课”的情景。那些温暖的午后,不仅让我学会了泡茶,更让我体会到: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美好,这么贴近生活。或许,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,不着痕迹,如茶香般缓缓沁入心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