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顺学院外援女,安顺学院外援女生
这事儿说来也挺有意思的,最近在安顺学院的校园里,“外援女”这个词好像突然就热了起来。走在林荫道上,去食堂打饭,时不时就能听见同学们在讨论。刚开始听到这个词,我还愣了一下,心想这“外援”指的是啥呢?是体育比赛请来的外援,还是学习上的某种特殊帮助?后来多听了几耳朵才弄明白,原来大家说的是那些从校外请来,专门给校内活动撑场面的女生。
你比如说,学校要搞个大型文艺汇演,院里要办个像样的晚会,或者哪个社团想弄个有排面的开幕仪式。光靠本校的学生,有时候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不是咱们自己同学不够优秀,而是有些场合吧,它确实需要点不一样的面孔和专业范儿。这时候,组织者可能就会动脑筋,从外面请些形象好、气质佳,或者有主持、舞蹈、礼仪特长的女生过来。这些被请来的姑娘,大家就半开玩笑地叫她们“安顺学院外援女”。
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
我见过几次这样的场面。有一次是学院的迎新晚会,舞台上的女主持人据说就是请来的“外援”。别说,人家往台上一站,那股子从容淡定的劲儿,普通话标准得跟播音员似的,串场、互动也特别老练,确实让整场晚会的档次感觉提升了不少。台下不少新生都在小声打听:“这学姐是哪个系的?好厉害啊!” 当得知是校外请来的,都露出一副“原来如此”的表情。
除了主持,在一些重要的校园活动,比如运动会开幕式、校际交流的接待工作上,也偶尔能看到这些“安顺学院外援女生”的身影。她们通常穿着统一的服装,担任引导或者礼仪的工作,成了活动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咱们平心而论,看到这些精心准备、训练有素的场面,确实会让同学们对学校的活动更有兴趣,也觉得学校办事挺用心的。
不过啊,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有争议。我就在食堂听见有同学议论,觉得老是请“外援”,会不会打击本校同学的积极性?“咱们自己人练一练,难道就上不了台面吗?” 这种想法,我觉得也挺能理解的。毕竟,校园活动的主角,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己。
但反过来想,组织活动的同学也挺为难的。一场晚会,一个活动,准备起来劳心费力,谁都希望最后的效果能出彩,能给领导、嘉宾和同学们留下好印象。如果在关键环节上,本校的同学因为课业压力、经验不足或者单纯是胆怯而没人能顶上去,从务实的角度看,请一位可靠的“外援”来保底,似乎也成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。
这就引出了一个挺值得思考的问题:咱们校园里自己的人才,该怎么去发现和培养呢?是不是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,给有潜力的同学更多锻炼的机会?比如成立更专业的主持人社团、礼仪队,让感兴趣的同学们能有个地方学习、练习,慢慢积累经验。这样下去,也许过不了多久,咱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同学,就能稳稳地挑起大梁了。
“安顺学院外援女”这个现象,细想起来,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“请人”问题。它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咱们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、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现状和需求。它既说明咱们学校的活动越来越有追求,讲究质量和效果;同时也提醒我们,要更加重视挖掘和培养校内同学自身的潜力。
当然了,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。现在偶尔看到这些校外来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孔,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。她们带来的专业表现,确实给校园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。但我想,最美的风景,终究应该是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你和我。当有一天,安顺学院所有精彩活动的台上,活跃着的都是咱们自己培养出来的、自信满满的同学时,那场面,想必会更加动人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