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西场子不限次喝茶,潞西茶座无限畅饮聚会
潞西场子不限次喝茶这事儿,最早是听老街坊老李说的。那天他拎着刚买的普洱从我家门口过,我顺口问了句"这茶哪儿挑的",他立马眉飞色舞:"城南新开的潞西场子呗!交个五十块能坐一下午,龙井毛峰随便换,茶点还管够。"
将信将疑去了才发现,这地方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原以为就是个普通茶馆,结果迎面就是个原木搭的凉亭,竹帘半卷着,七八张茶桌散落在绿萝架下。最特别的是靠墙那条长案,摆着二十来个青花瓷罐,随便揭开哪个都能抓把茶叶闻香。
茶香里的百味人生
常坐东角的那位银发奶奶总让我印象深刻。每次她都自带个搪瓷杯,慢悠悠尝遍所有绿茶。"儿子在国外呢。"有回她主动搭话,"在这儿喝茶能听见市井声,就像回到老早弄堂口的老虎灶。"她说话时手指一直摩挲着杯沿,那杯碧螺春的热气袅袅地盘旋上升。
斜对过儿几个退休教师倒是固定喝武夷岩茶。有回听见他们争论"马头岩和水帘洞的肉桂哪个更有劲",争到后来说起当年带学生去茶山研学的事。戴老花镜的那位突然拍腿:"现在这潞西茶座无限畅饮聚会多好,比咱们那会儿找茶农讨茶方便多了。"
其实年轻人也不少。常见穿汉服的姑娘们围坐一桌,手机先对着茶席拍半天,然后凑脑袋研究怎么用盖碗。有回听见个扎丸子头的女孩惊呼:"这个正山小种居然有桂圆香!"她那声惊叹惹得邻座爷爷直乐:"丫头,这才是正经烟熏工艺。"
要说最热闹还数周末午后。竹帘滤过的阳光刚好洒在茶海上,负责冲泡的茶艺师小陈手法特别流畅。有次他同时照顾叁桌客人,这边刚高冲了凤凰单丛,转身就给另一桌续上熟普,还能抽空教新客辨茶汤:"看这金骏眉的金圈,像不像夕阳映在江面上?"
记得清明前后那阵子,场子特意进了批明前龙井。玻璃杯里竖起的茶芽惹得老茶客们连连称奇,穿格子衫的小伙却盯着手机直播界面发愁:"家人们说想看茶汤颜色..."旁边穿盘扣衫的大姐直接把他手机挪开:"先让舌头尝尝春鲜味儿!"
雨天的场子别有韵味。上月某个周叁下午,骤雨敲着竹棚顶,满屋都漫着熟普洱的枣香。有个冒雨跑进来的外卖小哥被塞了杯老白茶,他捧着杯子愣了半天:"原来不同茶叶真能吃出不同味道啊。"后来他成了常客,有回还带着同事们来办潞西场子不限次喝茶团建。
其实这么些日子泡在茶座里,最让我感触的不是尝了多少名茶,而是渐渐看懂了些门道。比如张老板总在叁点来喝六安瓜片,因为他闺女这个点放学;穿西装的大哥每次谈生意必点凤凰单丛,说那枞韵能让客户放松警惕。这些隐藏在茶香里的人生百态,比任何茶经都来得鲜活。
昨儿临走时,看见新来的实习生正给父母寄当地茶饼。她说用店里的紫砂壶泡了叁天茶,终于搞明白为什么父亲总念叨"喝茶要慢"。结账时她笑着晃了晃会员卡:"幸好有这潞西茶座无限畅饮聚会,要不能浪费多少找茶的钱。"
暮色里走出场子,衣服上还沾着铁观音的兰花香。突然想起老李当初那句"五十块坐一下午",现在算来,何止是喝茶,分明是用一碗茶汤装下了半座城的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