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小区上课约茶,汉川小区学习茶艺交流
这几天路过汉川小区活动中心,总能看到一群邻居拎着小茶罐进进出出。起初还纳闷这是做什么,后来在电梯里遇到住楼下的李阿姨,她笑呵呵地递来一张素净的卡片:"周末来学茶艺呀,咱们小区自己组织的。"
活动当天推开教室门,青瓷茶具在长桌上一字排开,二十多人围着茶艺师陈老师坐成半圆。穿棉麻裙子的年轻人、系丝巾的退休教师、还有几个带着笔记本的上班族,这组合倒是新鲜。"其实茶道离生活很近的,"陈老师温着盖碗说,"就像咱们现在,用手机发个'汉川小区上课约茶'的召集令,志同道合的茶友就聚到一起了。"
茶香里的邻里情
第一泡铁观音斟出琥珀色的茶汤时,坐在角落的王伯伯突然感叹:"这香味让我想起老家茶山。"就这一句话,原本拘谨的气氛突然活络起来。对门不相识的邻居开始互相斟茶,住顶楼的茶商拿出私藏的单丛,刚搬来的新婚夫妻小声请教怎么选婚礼待客茶。那个总在小区跑步的年轻人,居然是中级茶艺师,现场教大家用盖碗的正确手法。
窗外的香樟树影轻轻摇晃,茶香混着笑语飘出窗外。要说这汉川小区学习茶艺交流最妙的地方,倒不是学会多少专业术语,而是让单元楼变成了开放的四合院。以前电梯里碰面最多点头示意,现在会自然地问句:"今天泡的什么茶?"
茶歇时负责组织的刘姐掏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,"汉川小区上课约茶"群里已经炸开锅了。有人分享刚买的蜜兰香单丛,有人约周末一起挑茶具,叁单元的医生还贴心发了不同体质适合的茶饮清单。这种热乎劲儿,让人想起小时候大院里的井台边,家家户户边洗菜边聊天的光景。
第二次活动的内容更有意思。陈老师带着我们辨别不同水温对茶汤的影响,住在七楼的甜品师还带来了自制茶点。当桂花糕遇上正山小种,当绿豆饼配着熟普洱,味蕾突然就懂了什么叫相得益彰。李阿姨悄悄说,她先生原本觉得学茶是闲得慌,现在每天追着问什么时候再开课。
说来也怪,自从开始参与汉川小区学习茶艺交流,连逛菜市场都有新发现。以前匆匆走过的茶叶摊,现在会停下来看看条索、闻闻干茶香。卖茶的老板发现我懂点门道,泡茶时都更用心了。上周末甚至组织了几位茶友,专门去城北茶城淘了批性价比高的口粮茶。
茶壶里升起的热气,似乎也焐热了钢筋水泥里的生活。现在每天晚上泡茶时,会自然想起陈老师说的"茶汤如镜",想起邻居们分享的泡茶趣事。那把紫砂壶里装的不仅是茶叶,还有逐渐找回的、带着温度的生活质地。
下周的活动主题是"四季茶席",已经看到有邻居在群里分享收集的枫叶和桂花。或许下次见面时,我们会在茶香里聊聊秋天的故事,就像老朋友那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