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800元叁小时
这几天,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兰溪有个初中生,居然花了八百块钱打了叁个小时的电话。这事儿乍一听挺离谱的,我第一反应是:这孩子怕不是被骗了吧?
仔细打听才知道,原来这通天价电话背后藏着故事。孩子叫小宇,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,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那叁个小时里,他其实是在给叁年没见的爸爸妈妈打视频电话。长途加国际漫游,老爷子预存的话费不知不觉就见了底。?
那些我们算不清的账
小宇奶奶知道话费后,原本要发火,可听到孙子在电话里哭着说“我想看看爸爸妈妈现在长什么样子”,老人转头就去营业厅又充了五百。她说:“钱能再挣,孩子这份心意,值。”
这事儿让我想起邻居家的情况。他们家孩子今年中考,为了补习功课,家长眼睛不眨就报了两万块的辅导班。可当孩子想给在外地的奶奶每周打个长电话,大人却总说“别浪费话费”。你看,有时候我们愿意为看得见的成绩买单,却容易忽略那些看不见的情感需求。
小宇的八百元电话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很多家庭的现状。大人们忙着赚钱养家,总觉得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,可孩子们最想要的,可能只是能多听听父母的声音。
我认识个在城里打工的父亲,他每个月都会固定给老家儿子打一次长电话。他说虽然话费不少,但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兴高采烈讲学校的事,就觉得这钱花得比什么都值。这种兰溪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式的选择,其实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上演。
现在很多学校都装了公用电话,有些孩子会排队给父母打电话。有一次我看到个小女孩,对着电话说了不到一分钟就挂了,问她怎么不多说会儿,她低着头说:“爸爸在开会,我怕打扰他工作。”那种懂事,看着让人心疼。
话说回来,叁个小时的通话,对孩子来说可能就像过了几分钟。小宇后来告诉记者,他其实没觉得打了多久,就是想把攒了一年的话都说完——月考得了进步奖,篮球比赛输了,好朋友转学了……这些在大人眼里的小事,却是孩子世界里的大事。
有教育专家提到,现在不少孩子存在着“情感饥饿”,他们不缺吃穿,缺的是和父母说心里话的机会。像学生通话800元叁小时这样的现象,背后往往是孩子积压了太久的情感需要宣泄。
当然,不是说大家都该去打天价电话。重要的是从这件事里看到,我们是否给了家人足够的陪伴时间。或许可以约定每周固定时间通话,或者每天抽十几分钟聊聊家常。钱花了还能再赚,但孩子成长的瞬间,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。
小宇的父母得知这件事后,连夜买了回家的车票。他们说之前总想着多赚点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现在明白了,对孩子来说,什么也比不上一家团圆。
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,我们都在寻找一种平衡——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,不让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指缝中溜走。那通800元的电话,就像个提醒,让我们停下脚步,想想什么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。
今天下班后,我打算给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。不用太久,哪怕只是问问他们晚饭吃了什么,天气怎么样。有些温暖,真的不是用话费能衡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