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宁一夜倩找附近的女人,南宁附近夜晚寻友
华灯初上的南宁,青秀山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,中山路美食街的烧烤烟气正袅袅升起。我站在民族大道天桥上,看着桥下车流如织,突然想起手机里那条没头没尾的消息:"在南宁出差叁天,晚上无聊得很。"
这年头谁还没在陌生城市感受过夜晚的漫长呢?翻着通讯录里寥寥无几的本地号码,我对着夜色叹了口气。五星级酒店的落地窗映着孤单的倒影,中央空调的嗡嗡声反而让房间更显寂静。床头柜上摊着明天的会议资料,可此刻实在提不起劲翻阅。
转角遇见老友记
索性下楼走走。刚出酒店就撞见大学同学阿斌,他正提着两袋老友粉往家赶。"你怎么在这儿?"我们几乎同时喊出来。他拽着我往巷子深处走:"前面有家店的老友粉特别地道,酸笋够味,汤头浓郁。"
坐在塑料凳上,热腾腾的粉刚上桌,阿斌就掏出手机:"把强子他们也叫来,这家伙就住在附近小区。"二十分钟后,四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围着折迭桌坐下,啤酒瓶在昏黄路灯下泛着暖光。强子抹了抹嘴:"早知道你们在附近,我每晚都来蹲点。"
这种偶遇比刻意安排更让人心动。我们聊起当年在思贤路吃夜宵的往事,那时总为谁付账争得面红耳赤。现在西装革履地坐在街边,反而找回了几分学生时代的纯粹。住在附近的阿琳笑着说:"南宁就这么大,转个弯都能碰到熟人。"
夜游邕江的意外收获
第二天晚上,我沿着民生码头散步。游船霓虹倒映在江面,晚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。听见旁边几个年轻人讨论要不要登船,其中戴眼镜的男孩正在手机地图上搜寻着什么。我凑过去看了眼:"这班船终点是亭子码头,下船正好可以走到平西路吃宵夜。"
他们惊喜地转头:"您是本地的?"我摇头笑道:"昨天刚来,不过做足了功课。"于是临时组成的五人小队登上了游船。在甲板上吹风时,我们发现彼此竟都是建筑设计行业的,从邕江两岸的灯光工程聊到青秀山景观设计,话匣子彻底打开。
船过邕江大桥时,那个最初看地图的男孩感慨:"原本还发愁晚上找不到人聊天,现在倒好,碰上专业交流局了。"他的同伴接话:"所以说在南宁想认识新朋友,根本不用刻意寻找,随处都能遇到投缘的人。"江风把这句话吹散在夜色里,却落进了每个人心中。
下船后我们在平西路分了手,约定明早去双孖井喝炖盅。回到酒店时收到阿斌的消息:"明天带你去吃琅西巷的卷筒粉。"我突然觉得这次出差变得格外充实。
第叁天会议结束得早,我特意在会展中心多留了会儿。有个戴安全帽的工程师正在调试灯光,我顺手帮他扶了下图纸。就这个举动,我们聊起了会展中心的改造项目,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参观正在布展的东盟博览会场馆。"晚上要是没事,可以来看看夜景,这边的灯光设计很有讲究。"
华灯初上时,我如约而至。工程师老王带着我边走边讲:"这个射灯角度调整了叁次才满意。"我们站在户外广场上,他看着往来散步的市民突然说:"在南宁工作十年了,发现这座城市最暖心的就是——无论多晚,总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。"
这句话让我想起这两天的经历。确实,在这座城市里,你不需要刻意寻找什么,该遇见的总会遇见。退房时前台姑娘微笑着递来发票:"欢迎下次再来南宁。"我点头应着,心里清楚很快就会再来的。手机里新增的联络人还在闪烁,而窗外阳光正好,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