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锦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,盘锦同城直达速递餐饮茶点
盘锦这座湿地里长出来的城市,最近朋友圈总刷到同城直达速递的广告。前两天给老家亲戚点餐,才发现这种服务真的挺有意思。
早上九点多下单了一份早点套餐,手机还能看到骑手实时位置。没想到配送员是开着私家车来的,保温箱里豆浆摸着还烫手。他擦着汗说今天已经送了五单跨区订单,最远的从兴隆台跑到大连开发区。
当热乎饭菜遇上现代物流
我家楼下王阿姨开了十年饺子馆,上周也开始接全国同城空降快餐的单子。她边包饺子边念叨:“现在年轻人真会玩,沉阳客人点完单,要求把蒿子叶分开包装,说是要自己摆盘拍照。”说着把保温箱的卡扣按得啪啪响,“得用这种加厚保温箱,汤水才不会洒”。
其实这种服务最打动人心的,是能吃到带着锅气的家常菜。上次从盘锦往锦州寄了盒河蟹,收货方打开时螃蟹还在吐泡泡。这种鲜活劲儿,是普通外卖比不了的。
茶饮配送更是讲究。认识个做凤凰单丛的茶商,每次发货都带着温度计。他说乌龙茶超过65℃就要重新打包,不然会影响回甘。有次接到加急单,客户要求在泰山山顶喝到功夫茶,他们真找着景区工作人员帮忙中转。
现在连农家院都加入了这个行列。前几天路过田庄台,看见草莓大棚外停着冷链车。刚摘的草莓带着露水就被装车,当天能出现在哈尔滨的果盘里。种植户老张笑着说:“现在咱这草莓也算坐过飞机了”。
不过这种服务也闹过笑话。有回同事尝试跨城送烤鱼,结果保温箱太密封,打开时配菜都被焖得变了色。后来换了可调节透气的包装,还特意标注“开箱后静置叁分钟口感更佳”。
晚上路过物流园,总能看到穿着不同制服的配送员在交接货物。有个老师傅坐在驾驶室里啃面包,说他今天要跑叁个地级市。“现在客人聪明着呢”,他指着手机上的订单,“连餐巾纸的迭法都有要求”。
这种点对点的服务正在改变很多行业。街角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老菜馆,最近专门隔出个玻璃厨房,客人可以通过视频看厨师炒菜。掌勺的李师傅说,现在炒菜时总会多想两秒——这锅菜可能要赶一千多里路呢。
或许以后过节时,我们真能尝到千里之外刚出锅的家常菜。虽然隔着山水,但打开盖子的那刻,冒出的热气都是带着人情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