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约茶上课,景德镇茶道研习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4:19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来也巧,那天刷朋友圈,看到有位常去景德镇的朋友发了张照片——青花瓷杯里漾着琥珀色的茶汤,配文是"景德镇约茶上课"。这五个字像是有魔力,瞬间把我拽进了对于瓷与茶的想象里。

坐在高铁上还在琢磨,这"上课"到底是怎么个上法?直到走进那间藏在老巷的工作室,我才恍然大悟。老师傅指着满架素坯笑道:"咱们这儿的茶课,得从捏泥巴开始。"

当指尖碰上陶泥

说来惭愧,第一次揉陶土就像和面,力道总掌握不好。老师傅也不急,慢悠悠地示范:"你看,得这样用手腕带着转..."陶泥在掌心慢慢温顺起来,那种从抗拒到驯服的过程,莫名让人想起第一次学泡茶时手忙脚乱的自己。

拉坯才是最奇妙的环节。转盘嗡嗡作响,泥坯在指间悄然生长,时而塌陷时而挺拔。旁边做青花勾线的姑娘打趣:"你这杯子要是烧成了,肯定独一无二。"确实,歪斜的杯壁倒有种笨拙的趣味,像极了小时候在田字格里写歪的字。

茶香氤氲中的对话

待我们各自的作品被送进窑炉,真正的茶会才刚开始。老师取出叁款不同年份的普洱,茶汤在素白瓷杯里格外清亮。"用自己做的杯子喝茶是什么感觉?"有人问道。我捧着刚出窑还带余温的茶杯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"器物有魂"——那不只是茶水,是叁个小时前还沾着指纹的泥土,是1300度高温的蜕变,是此刻唇齿间的圆满。

茶过叁巡,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。做金融的小哥说这是他半年来最放松的周末,教钢琴的姑娘说终于找到了茶与艺术的连接点。老师傅坐在茶席主位,往柴烧壶里续水:"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灭,靠的不是技艺,是每个时代都有人愿意静下心来,把日子过成诗。"

窗外暮色渐浓,工作室暖黄的灯光照在茶席上。有人举起手机拍照,老师连忙摆手:"别拍啦,这光影留不住的。"是啊,有些体验就像转瞬即逝的窑变,唯有亲身在场,才能捕捉那片刻的惊艳。

回程时捧着用棉纸包好的茶杯,突然想起朋友那句"景德镇约茶上课"。原来这不仅是门手艺课,更像是给都市人开的一剂解药——在机械复制的时代里,找回手作的温度;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重新学会如何浪费时间。

如今每当我用那只歪脖子茶杯喝茶,都会想起那个午后。陶瓷叮当的脆响,茶汤流淌的绵长,还有老师傅说的:"茶凉了再续就是,器物碎了再烧便是,人生哪有那么多非如此不可的事。"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