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西水会交流群,靖西水友交流聚会
这几天老有人问我,靖西水会交流群最近怎么突然热闹起来了?这事说来也挺有意思的。
记得上周末我刚点开群聊,消息唰唰地往上冒。有人拍了个小视频,画面里几个老哥正蹲在河边的青石板上,手里拿着竹篓比划。群里顿时炸开锅:"这不是我们小时候抓鱼的法子吗?""现在城里哪还见得到这个!"
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鱼
说实话,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太明白,为什么我们这群人会对靖西的水这么着迷。我表叔今年五十多了,每次说到小时候在龙潭河摸鱼的情景,眼睛都发亮。"那时候水清得啊,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。我们放学把书包往岸上一扔,裤腿一卷就跳下去。"
上周的靖西水友交流聚会上,来了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。他拿着手机给我们看他爷爷的老照片——黑白照片上,七八个人站在齐膝深的水里,手里举着刚捞上来的大鱼,笑得特别灿烂。"我爷爷说,现在要是还能组个这样的局该多好。"
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确实啊,现在大家要么忙着上班,要么抱着手机,像这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太少了。
前几天群里还有个趣事。老张在群里发消息,说他在旧货市场淘到本《靖西水系考》,才翻了几页就坐不住了。"书里写着咱们这条河以前能通木船,运桐油的商队都在咱们村头歇脚。"消息发出来没两分钟,好几个人都在问能不能借去看看。
要说我们这群人吧,也不是非要研究出什么名堂。就是觉得,这些对于水的记忆,就像藏在河底的石子,偶尔捞起来擦一擦,还能看见当年的光泽。
现在每个月一次的靖西水友交流聚会,渐渐成了惯例。上次在河边的凉亭里,大家带着自家做的米糕、糍粑,还有人拎着新采的野菜。最让人意外的是,水利局的小王也来了,他认真记下了大家说的很多老故事,说这些对保护水系很有参考价值。
那天散场时,夕阳把河水染成了金黄色。李阿姨站在岸边看了好久,忽然说:"我闺女总问我,为啥老往这跑。我说啊,这水里有咱们的根。"
这话说得真在理。现在每次打开靖西水会交流群,看到又有新朋友加入,心里就挺暖和的。昨天还有个大学生在群里问,能不能带同学来参加下次的活动,说想记录些民间故事做毕业论文。
其实想想,一条河能串起这么多人的记忆,也是件挺奇妙的事。就像老陈说的,水总是要往前流的,但咱们这些对于水的故事,得有人记得才行。
下次聚会定在了立夏那天,听说有人要带来自家酿的杨梅酒。我已经开始期待了,说不定到时候,又能听到些新鲜的老故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