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事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盐城有个初中生,居然花了八百块钱打了叁小时电话。我刚听说时也愣住了,这得是什么重要电话啊?普通学生一个月零花钱才多少?
邻居张阿姨聊起这事直叹气,说她女儿和那孩子同校。那天放学后,那男生躲在小房间里打电话,他妈妈觉得奇怪——平时一回家就开电视的孩子,今天怎么这么安静?推门一看,儿子抱着手机说得正起劲。抢过手机一看,通话时间显示叁小时十二分钟,再查话费,整整八百块。
电话那头究竟是谁
孩子妈妈当时就急了,这孩子平时挺懂事的,怎么突然干出这种事?追问之下才弄明白,原来是在跟一个所谓的“游戏大神”通话。那个大神在游戏里特别厉害,答应教他通关秘诀,但要按小时收费。这孩子为了在同学面前挣点面子,偷偷用妈妈手机绑定的支付账户付了钱。
说实话,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太早了。他们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区别,总觉得游戏里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物特别酷。这个盐城初中生八成也是被迷住了,想着要是能变得那么厉害,在同学中间该多有面子啊。
这事让我想起上周在超市遇见的一幕。有个小男孩缠着妈妈要买两百多块的游戏点卡,妈妈不肯,孩子当场就哭了,说同学都有就他没有。现在的孩子啊,攀比心怎么这么重?
话说回来,这起盐城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,还真不是个例。我表姐在中学当老师,她说班上经常有学生炫耀自己游戏充了多少钱,买了什么皮肤。有些孩子甚至省下早饭钱去充值,就为了在虚拟世界里显得“阔气”。
那个花八百块打电话的初中生,后来被父母狠狠教育了一顿。他哭着说,真的没想到会花这么多钱,就是聊着聊着忘记时间了。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,得让孩子明白,网络上的消费都是真实的,那些数字背后可是真金白银。
我邻居现在把支付密码改得特别复杂,再也不敢让孩子碰手机支付了。她说经过这次学生高价通话事件,真是长记性了。现在孩子玩手机,她一定在旁边看着,生怕再出现这种意外消费。
其实想想,我们小时候哪会为这种事发愁?顶多就是偷偷多看会儿电视,或者把买文具的钱省下来买零食。现在可好,孩子随便点几下手机,可能就把家里一个月的水电费给花出去了。
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,很多家长都在讨论该怎么管孩子的手机使用。有人建议设青少年模式,有人说要严格限制使用时间。要我说啊,关键还得让孩子明白钱来得不容易。那个盐城初中生要是知道父母挣八百块要加多少天班,可能就不会这么随意花钱了。
现在这社会,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,完全不让孩子用也不现实。但怎么用、用多久、用来干什么,这些规矩得立清楚。就像这个学生高价通话事件,要是早点和孩子说清楚网络消费的规则,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。
这件事说起来挺让人感慨的。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数码时代,我们做家长的也得跟着学习怎么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。毕竟,谁都不想突然收到天价话费单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