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约茶上课,北镇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活动,叫“北镇约茶上课”。刚看到这名字时我还愣了下,约茶就约茶,上课是上什么课?抱着好奇心,我上周六也跟着去体验了一把。
活动地点在北镇老城区的一个小院儿里。青砖墙爬着牵牛花,石桌上摆着整套茶具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来的人有退休的叔叔阿姨,也有像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。负责讲解的李老师穿着棉麻衬衫,说话不急不缓的。
原来泡茶有这么多门道
“咱们今天不说那些玄乎的茶道,”李老师拎起热水壶,“就从怎么把茶泡得好喝说起。”他演示温杯烫盏的动作,手腕轻轻一转,热水在茶具里划出流畅的弧线。“水温很关键,绿茶八十度左右,红茶得要滚水。”旁边的大姐忍不住插话:“难怪我泡的龙井总带点苦涩,原来水太烫了!”
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摆弄盖碗,第一次差点烫到手。老师笑着说:“不着急,找找手感。盖碗开口大小控制出水速度,这得练。”确实,同样的茶叶,他泡出来的就清香甘甜,我自己泡的总是差那么点意思。这种手把手教的北镇品茶学习交流,比光看视频教程管用多了。
我们尝了叁种茶:福鼎白茶、武夷岩茶和云南普洱。李老师教我们怎么观茶汤颜色,闻盖香,品回甘。喝岩茶时,他提醒:“注意喉咙深处的感觉,是不是有凉甜味?”真神奇,仔细体会后,确实有种类似薄荷的清凉感在喉间化开。
喝茶喝出个朋友圈
中场休息时,大家自然地聊起来。对面的大叔分享他收藏的紫砂壶,旁边的年轻妈妈问孩子能不能喝淡茶。我忽然意识到,这哪只是来学泡茶,简直是打开了社交新方式。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面对面说说话,这种感觉太久违了。
后半场我们聊到茶叶保存。李老师打开一个锡罐:“绿茶要放冰箱,普洱得通风避光。别用玻璃罐,光线会加速茶叶老化。”这些实用小技巧,立刻被大家记在手机备忘录里。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——老师演示如何折迭茶巾,动作特别轻柔:“对待茶具要有惜物之心。”
临走时,组织者说下周教大家辨认茶叶品质。好几个今天初次见面的人已经约好下次再一起来。这样的北镇约茶上课,把学习变成了享受,把陌生人变成了茶友。
回程路上,我特意去茶城买了只小盖碗。晚上试着给自己泡了杯茶,按照课上教的方法,静静等待茶叶舒展。水注入时,香气缓缓升起。忽然觉得,学会耐心对待一杯茶,或许也是学会耐心对待生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