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叁百元左右的从化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8:59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老街的灯光

沿着从化老城区往南走,你会看见一排排九十年代建成的居民楼。外墙的瓷砖有些剥落,空调外机在初夏的夜里嗡嗡作响。就在这些楼房的夹缝里,藏着不少小餐馆,招牌被经年累月的油烟熏得发黄。我第一次遇见阿珍,就是在这样一家挂着“旺记炖品”招牌的小店里。

那会儿我刚毕业,在从化工业区找了份技术员的工作,每个月到手四千二。朋友打趣说这点钱只够谈“从化附近300块钱的爱情”,我当时还不懂这话里的意思。直到某个加完班的雨夜,我拖着疲惫的身子钻进旺记避雨,点了一份二十五元的茶树菇老鸭汤。

“这么晚还喝汤,不怕睡不着呀?”系着围裙的女孩把汤碗轻轻放在我面前,顺手又添了一碟腌萝卜。她的围裙洗得发白,袖口绣着个小小的“珍”字。就是这碟没算钱的腌萝卜,让我后来成了这里的常客。

渐渐地我知道了她叫阿珍,老家在茂名,来从化叁年了。她总是系着那条旧围裙,在氤氲的蒸汽间穿梭,记得每个熟客的口味。有次我感冒,她默默在我点的汤里多加了姜片。结账时还是收二十五元,我多递了五块钱过去,她却执意找零:“该多少就多少。”

我们的约会总是在她下午休息的两小时里。有时去河边的榕树下坐坐,买两支五块钱的绿豆冰棍;有时就在店里靠窗的位置,分享她刚炖好的甜品。最奢侈那次去了附近的温泉镇,门票刚好一百二,两人加起来还没超过叁百块。她笑着说这是她来从化后第一次泡温泉,眼睛弯成了月牙。

叁百元能买什么
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在从化这片地方,叁百元能安排得很像样。早茶人均四十,看场特价电影叁十九,剩下的还够打车去生态公园散步。有回我发季度奖金,硬要带她去市区吃西餐,她站在餐厅门口直摇头:“这够我们吃半个月炖品了。”

最后我们拐进巷子里的牛杂店,四十块钱吃得心满意足。回去的公交车上,她靠在我肩膀打盹,手里还攥着给我买的两双棉袜:“你总在车间走动,袜子磨损快。”车窗外流转的霓虹灯映在她脸上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“叁百元左右的从化情缘”——不是计较花多少钱,而是有人愿意把你的日子过成她的日子。

转折发生在去年秋天。她老家的弟弟要结婚,父母盼她回去相亲。那个晚上她破例请了假,我们坐在河堤的长椅上,远处的广场舞音乐隐隐约约飘过来。“我妈说对方在县城有套房。”她捏着可乐罐,铝皮发出轻微的凹陷声。

我盯着河面上破碎的月光,想起银行卡里刚存够的首付。在从化新城买个小两居,其实差得不太远了。可这话到了嘴边,又咽了回去。或许每个在异乡挣扎的年轻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,明明触手可及的未来,却突然变得遥不可及。

后来她还是留了下来。现在旺记炖品已经重新装修过,墙上挂着我们的婚纱照。偶尔有熟客开玩笑,说从化附近300块钱的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。她系着新围裙,还是会给夜归的客人多添一碟小菜。而我会在加班的夜晚绕路过来,喝碗她特意留的汤。有时候感情就是这样,不需要惊天动地,只要在氤氲的烟火气里,有人始终为你亮着一盏灯。

昨晚收摊时,发现她在记账本上写写画画。凑近一看,原来在算给孩子存教育基金。“要是生个女儿,得提前准备嫁妆呀。”她抬头冲我笑,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变得温柔。窗外霓虹闪烁,屋里炖盅冒着热气,这个叁百块钱开始的爱情故事,正在继续它的下一个篇章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