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老街转角两元情缘
蒙自的老街总是湿漉漉的,青石板路上汪着昨夜的雨水,踩上去会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。我常在这巷子里转悠,听街坊说些陈年旧事。巷口修鞋的阿伯有个铁皮盒子,里面装着发黄的相片和车票,他说那是二十年前每个月往返昆明的证明。
阿伯年轻时在昆明工地打工,每隔四周就要坐夜班车回蒙自。车票刚好两百块,正好是当时他两天的工钱。巷子最深处那间瓦房亮着的灯,是他媳妇守着的小吃摊。她总说:"你浪费这个钱做啥子嘛。"可每个月那晚,她都会多炸两个春卷,锅里的油花蹦得比平时都欢。
铁皮盒里的车票
我见过那迭车票,边角都磨毛了。最早的那张还是手写的,墨迹晕开像朵云。阿伯说那时候没手机,媳妇就趴在柜台上算日子,用铅笔在挂历上画圈圈。有次暴雨冲垮了路,他在车站蹲了一宿,第二天揣着被雨水泡皱的两百块,硬是拦了辆运水泥的货车回来。
巷子现在装了路灯,可当年只有各家窗户漏出的光。他媳妇能听出他的脚步声,木门嘎吱一响,搪瓷缸里的米酒还温着。她说那两年啊,存折上的数字老是原地踏步,可铁盒里的车票越来越厚。
现在巷子口的广告牌写着"精品民宿",阿伯的修鞋摊还摆在那儿。有游客问起铁盒子,他就笑得眼角堆起褶子:"这是咱们蒙自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。"旁边新开的奶茶店飘来香味,但他总说比不上当年深夜锅里热着的那两个春卷。
往巷子深处走,能看见他媳妇现在开的小店。价格牌上还写着"春卷两元",和隔壁十块钱的奶茶比起来格外显眼。常有人开玩笑说这是"老街转角两元情缘",她听了就低头擦柜台,柜台玻璃下压着当年最后那张车票。
前阵子听说有开发商要拆这条巷子,阿伯连着好几天没出摊。后来才知道,他挨家挨户找老邻居签联名信。最后巷子保住了,他媳妇破例在春卷里多放了半勺肉馅。那天傍晚,我看见他俩坐在门槛上,阿伯指着巷口说:"当年我就是从那儿跑进来的,鞋底都跑脱胶了。"
如今动车通到蒙自,去昆明只要两小时。但阿伯还是习惯每个月去客运站转转,回来总要带点昆明的鲜花饼。他媳妇一边埋怨浪费钱,一边找瓶子把花插起来。巷子里的年轻人总笑他们老派,可那些发黄的车票,确实比现在手机里的红包看着更让人心动。
暮色渐浓时,巷子飘起炊烟。阿伯收摊前总要数数铁盒里的车票,像在数着那些年奔波的日子。而隔壁油锅里的春卷正炸得金黄,两块钱一个,二十年来没涨过价。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需要昂贵的标价,就像这两百块车票和两元春卷,在漫长的岁月里,反倒显得格外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