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溪水磨工作室喝茶,贵溪水磨茶室闲适品茗
要说贵溪最让我惦记的地方,还得数老街拐角那家水磨工作室。第一次推开厚重的木门,扑鼻而来的茶香混着老木料的温和气息,瞬间就把夏日的燥热挡在了外面。
店主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,正不紧不慢地用紫砂壶泡着今年的春茶。他身后的博古架上,整齐排列着各式茶具和用当地老石料打磨的茶盘。“水磨”二字,说的就是这门传了叁代的手艺——用溪水带动石磨,把本地的青石打磨成温润如玉的茶器。
当老手艺遇见新茶香
看着他拿起一块粗粝的石料放在水磨机上,清亮的溪水缓缓流过磨盘,发出轻柔的沙沙声。“快不得的,”他擦了擦手,递过来一杯刚沏好的乌龙,“石头有石头的脾气,得像对待老朋友一样。”我接过茶杯,指尖传来恰到好处的温热。
说来也怪,在这间工作室里,时间好像自动放慢了脚步。窗外是热闹的街市,屋里却只有水磨声和偶尔的斟茶声。几位熟客坐在角落的茶席上,低声聊着家常,像是回到了旧时候的茶馆。
比起那些装修精致的现代茶空间,我反倒更喜欢这里的朴实无华。没有刻意的设计感,每件器物都在诉说着日常使用的痕迹。那位年轻的店主笑着说,他爷爷当年就是靠着这门手艺,养活了一大家子人。“现在不指望靠这个发财,就是舍不得让老手艺断了。”
茶室里的小日子
二楼是喝茶的地方,简单的几张茶桌,几把竹椅。午后阳光透过木格窗,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在这里喝茶,你会不自觉地放轻动作,连说话声都温柔了几分。
常来的李老师就住在隔壁巷子,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来坐坐。“在这喝了大半辈子茶了,”他轻轻摩挲着用了多年的茶杯,“别的地方的茶,总喝不出这个味儿。”我想,他说的不单单是茶的滋味,更是在这方天地里度过的悠悠时光。
店主偶尔会拿出新收的茶叶和大家分享,讲讲每款茶的故事。但他从不故弄玄虚,用他的话说:“茶嘛,好喝最重要。”这种接地气的态度,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轻松自在地享受一杯茶的美好。
暮色渐浓时,工作室亮起了暖黄的灯。水磨机已经停了,空气里只剩下茶香。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大老远跑来贵溪水磨工作室喝茶——在这里,我们找回了生活本该有的从容节奏。
临走时,店主正在整理架子上的茶器。那些经过水流长年打磨的石料,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,就像这间工作室本身,在时光的流淌中愈发温润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