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安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
从打招呼方式看端倪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,前两天和朋友在瑞安虹桥路喝咖啡,他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来,是微信附近的人发来的消息。对方开门见山就问:“新茶到了,老板需要吗?”我俩相视一笑,这味儿太冲了,简直是把“我是做销售的”写在了脸上。其实啊,咱们日常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时,多少都会遇到这种情况。有些人你一看就知道是来做生意的,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门道呢?
首先得说说那些特别主动的打招呼方式。普通用户加好友,一般会问“你好”、“在瑞安哪里”,或者根据你朋友圈内容开启话题。但销售账号往往像训练有素的客服,叁句话不离本行。你可能会收到“精品货源支持视频选款”这样的专业话术,或是“全市最低价,支持货到付款”这种促销信息。他们时间宝贵,没空慢慢培养感情,所以通常会选择单刀直入。
朋友圈里的蛛丝马迹
点开这些人的朋友圈就更明显了。正常用户会分享生活片段:今天在玉海楼拍了张照片,周末要去忠义街逛逛,偶尔转发个瑞安新闻。但销售账号的朋友圈简直就是产物展销会,清一色的商品图片、收款截图、客户反馈。更特别的是更新频率,早上九点开始发优惠活动,中午发快递单号,晚上发今日总结,比上班打卡还规律。
我认识个在安阳街道开服装店的小姑娘,她跟我说现在都用小号加附近的人。问她怎么避免被当成微商,她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:“你看啊,我每次发商品图片都会搭配自己的生活照,今天去万松山喝茶也发,在飞云江边散步也发。别人看着就像是个爱分享的本地人,顺便卖点东西,而不是专职销售。”
其实说到微信附近的人如何识别销售意图,还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。那些销售账号的地理位置经常变化,今天显示在莘塍,明天可能在塘下,但发的货源信息却完全一致。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虚拟定位软件扩大客户范围,这个破绽相当明显。
从聊天节奏找规律
聊天的节奏也很能说明问题。普通用户可能聊几句就没下文了,过几天想起什么又继续聊。但销售账号的对话有明显的节奏感:先问候,接着介绍产物,然后询问需求,最后引导成交,整个流程行云流水。如果你表现出犹豫,他们会立即抛出优惠方案;如果你已读不回,他们会定期发送促销信息,这种专业性可不是普通用户会有的。
记得有次我在瑞安广场等人,无聊打开附近的人。有个头像很职业的女士打招呼,我随口问了句怎么判断附近的人是不是销售,她直接回:“看资料页啊妹妹,资料填得越详细越可能是真人,只写‘诚信经营’之类口号的,十有八九是销售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后来我观察发现还真是这样。
现在很多瑞安本地的商家也学聪明了,他们不会一上来就推销,而是先和你聊本地的共同话题。比如聊聊外滩灯光秀好不好看,虹桥路哪家火锅店最地道,慢慢建立起信任感。这种销售方式更隐蔽,也更有效,毕竟谁都讨厌生硬的广告,但都不抗拒朋友的推荐。
说到这里,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几个辨别的小技巧。无论是从打招呼的方式、朋友圈的内容,还是聊天的节奏,都能找到蛛丝马迹。下次再遇到微信附近的人打招呼,相信你也能快速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了。毕竟在虚拟社交中保持一份清醒,总不是什么坏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