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
这几天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挺火的话题——额尔古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家教广告。说实话,刚开始刷到这条消息时,我正在超市排队结账,手指顿在屏幕上半晌没动弹。五十块一小时?这孩子怕不是有什么独门秘籍?
后来辗转联系上发布信息的家长,才弄明白原委。原来那孩子叫巴图,去年全市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,最近在帮邻居家小孩补课。听说他讲课特别有意思,能把叁角函数编成草原牧歌,用蒙古包的结构讲立体几何。有个期末数学不及格的孩子,跟着学了半个月,居然考了八十多分。
草原上的知识传递
说起来挺有意思,现在城里请大学生家教动不动两叁百起步,反倒是额尔古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价格让人眼前一亮。巴图的阿爸和我通电话时说,孩子最初没想收费,后来找上门的家长太多,才象征性收点费用。这笔钱他分成叁份:买书、存学费、还有部分捐给了牧区图书角。
我特意问了跟着上课的孩子什么感受。那个叫其木格的小姑娘告诉我,巴图哥哥讲课和学校老师不太一样。他会带着他们在草坡上用树枝画函数图像,用奶茶碗演示容积计算。有次讲相似叁角形,直接带着孩子们去测量蒙古包的高度,这让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变得特别值当。
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想起小时候放羊时,老牧民教我们认星星找方向的情景。知识本来就应该这样,从生活里长出来,再回到生活里去。现在很多家长迷信名校毕业生,其实有时候,真正懂怎么把知识说清楚的,反而是刚刚学明白的人。
当然也有人担心,这么小的孩子当家教会不会影响学习?巴图的班主任告诉我,这孩子反而更用功了——要给别的孩子讲清楚一道题,自己先得琢磨透七八种解法。这大概就是常说的“教是最好的学”。
最近听说邻旗也有学生在模仿这种模式,不过教的不是功课,是教城里孩子认草药、辨方位这些草原技能。看来额尔古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这件事,倒像是扔进湖里的小石子,漾开的波纹比想象中要远。
傍晚时分,我路过那片他们常上课的草坡。看见叁五个孩子围坐着,巴图正用石子摆弄着什么图形。晚霞把每个人的校服染成暖金色,远处有马群慢悠悠地走过。忽然觉得,这样的少年家教一小时50元,买的或许不只是知识,还有城市里越来越难见到的那种,带着青草味的学习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