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,汝州蚕蚕扫码约伴150
那天在网吧听见的对话
前几天在汝州老城区的网吧,听见旁边两个小伙子凑着头嘀咕。一个说:“你这靠谱吗?”另一个晃着手机:“就扫这个汝州蚕蚕二维码叫小妹150,人家都在群里活动,又不是单独约。”我当时正喝着冰红茶,差点呛着——现在年轻人交朋友的路子,都这么野了吗?
说实话,我第一反应跟那小伙子的朋友一样,心里直打鼓。这年头网上虚虚实实的,谁说得准呢。但转念一想,人家说的“约伴”不就是组队打游戏、周末爬山这类事儿吗?我隔壁家读大学的小子,每周末都跟着骑行社团往风穴寺跑,据说就是在同城蚕蚕群联系的。这么琢磨着,倒是能理解这种交友方式了。
后来我特意问了问开奶茶店的表弟。他笑着说现在汝州年轻人确实爱用这种法子找玩伴,尤其是刚回老家工作的,同学朋友都不在身边。那些群里规矩还挺多,禁止发广告、必须实名,管理员盯得紧着呢。有些徒步群组织去九峰山,二十多人浩浩荡荡的,反而比单独行动安全。
不过表弟也提醒,确实得留个心眼。他去年加入过羽毛球群,进去要先验证身份证和学生证。群主是个体育老师,把群管理得井井有条,每周固定在中大街体育馆包场。那种一进去就让你转账的,肯定不靠谱。正规的汝州蚕蚕扫码约伴150群,都是础础制,现场缴费。
我有个侄女在郑州读大叁,暑假回汝州实习,就是用蚕蚕群找到了拼车搭子。她每天要从城东到产业集聚区上班,群里叁个女生轮流开车,省了不少油费。她说现在这种同城兴趣群可多了,读书会、烘焙班、夜跑团,比我们那时候在广场干瞪眼强多了。
当然啦,任何新鲜事物都有两面性。我家对门李阿姨的闺女,上个月加入了个“探店群”,结果发现是推销网红产物的,白花了叁百多块钱。后来学聪明了,专门找那些有实体店背书的群,比如古城路那家书店的读者群,每周线下活动都在书店咖啡区举行。
这么看来,关键还是得擦亮眼睛。那些需要提前支付大额费用的、组织地点在偏僻地方的、群里人员混杂的,多半有问题。而正常的兴趣群,通常会有明确的群规、固定的活动地点、透明的费用方式。就像我侄女说的,她在群里认识的那几个拼车姐妹,现在周末还约着去汝河边上拍照呢。
说到底,这种交友方式能火起来,还是因为满足了年轻人的实际需求。在小城市生活,交际圈容易固定,想认识新朋友确实不容易。通过扫码加入同城群,至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。想想我们年轻时,不也盼着能多认识几个聊得来的朋友吗?只是现在的工具不同了而已。
这两天经过钟楼市场,看见布告栏上还真贴了些群二维码,下面写着“周末羽毛球”“摄影外拍”之类的。或许下次该建议表弟在奶茶店也弄个“饮品爱好者群”,让喜欢喝奶茶的年轻人有个地方交流。毕竟啊,无论在什么时代,人都需要找个能说上话的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