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化州目前缺少快餐娱乐场所
晚上九点多,肚子饿得咕咕叫,我翻着手机外卖软件划拉了老半天,突然有点恍惚——想找个能坐着喝杯奶茶、随便吃点小食的地方,怎么这么难?
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。昨天几个老同学来化州玩,吃完饭想找个地方续摊,结果开车转了大半个城区,愣是没找到合适的地儿。老张摇下车窗嘀咕:“你们化州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啊?连个像样的炸鸡店都难找。”
记忆里的热闹角落
说起来真是感慨。记得五六年前,市区几条主干道转角处,总能看到些亮着灯的快餐店。玻璃门上挂着水汽,里面坐着聊天的小年轻,捧着薯条跑来跑去的小孩。现在路过那些地方,有的改成了药店,有的变成了五金店,熟悉的招牌早就不见了。
我家楼下原来有家卖汉堡的小店,老板是个胖乎乎的大叔,总是乐呵呵的。他家的鸡米花特别香,放学时间总围着一群学生。去年店面关门后,现在改成了一家房产中介,每次路过都觉得少了几分烟火气。
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在邻市出差的经历。晚上十点走在街上,随处能看到亮着灯的简餐店、小吃铺。热腾腾的关东煮,现做的鸡蛋仔,还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奶茶店。回到化州后,这种对比就更明显了。
年轻人都去哪了
我侄女今年刚上大学,每次放假回来都要抱怨:“小姑,咱们化州现在没有玩快餐的地方,晚上想和同学聚聚都得跑大老远。”这话听着挺心酸的。年轻人不是不想留在本地,可是连个像样的休闲场所都难找。
前阵子路过以前的商业街,发现好几家店铺都贴着转让的告示。偶尔新开的几家店,不是卖建材的就是搞家装的。倒不是说这些店不好,只是觉得城市少了点活力。就像炒菜没放盐,总感觉缺了点什么。
和开便利店的老陈聊起这个,他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:“现在网购这么方便,大家都不爱出门了。我们这条街,去年还有叁家小吃店,今年就剩一家了。”他指了指对面空着的店面,“那家原来卖披萨的,上个月刚搬走。”
确实,现在点外卖是方便了,手指动动就能送到家。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,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,是手机屏幕替代不了的。
周末去新开的商场转了一圈,发现叁楼的美食区倒是挺热闹。但仔细一看,大多是正餐厅,人均消费都不低。想找个价格亲民、能随便坐坐的地方,选择实在有限。这种情况,说化州目前缺少快餐娱乐场所还真不夸张。
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我们这座小城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?就像人换季要换衣服一样,城市也在寻找新的定位。只是在这个过渡阶段,确实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。
那天在公园碰到邻居李阿姨,她正带着小孙子玩耍。“现在带孩子出来玩都不方便,”她叹了口气,“想买杯饮料都得走老远。要是附近有个干净舒适的快餐店该多好。”
这些话听着挺让人感慨的。一个城市的便利程度,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细节里。化州目前缺少快餐娱乐场所这个问题,看似不大,实际上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品质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最近好像看到几个新店面在装修。希望其中能有那么一两家,能给我们这座城市增添些新的活力。毕竟,谁不想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个舒心的地方,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呢?